【连网】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询问来自广西汽车集团郑志明“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时,让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的郑师傅在详细向总书记汇报时感慨万千,在一线干了20多年的他,说起车、刨、焊、铣来头头是道,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党的政策让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
2016年11月1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行。历经5年的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全部完成,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撑起了一片广阔天地。
一段时间以来,职称评价“一尺量”、职称论文“一刀切”、职称晋升“玻璃门”、职称设定“天花板”等现象,在一些行业不同程度存在。有人业务娴熟,却因学历、论文、外语等原因对职称“望洋兴叹”;有人成绩突出,却因评聘脱节导致的“外行评价内行”而遗憾落选;有人技艺高超,却因没有相关的上升通道与职称失之交臂……可以说,这其中既有职称申报上“道道杠杠”的痛点,也有职称评审中“条条框框”的堵点,阻碍人才成长,制约发展潜力。
评职称,就是要评出称职的人,让那些干工作的人、有贡献的人脱颖而出。
针对不同岗位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建立绿色通道。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奇才、怪才,针对特殊人才制定特殊政策,不搞论资排辈,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通过“双定向”获得高级职称,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种种突破性的安排,让职称制度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促使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才能真正把人才评好、用好、管好,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价值导向,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
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工人阶级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职称评定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篇章中的重要章节,职称评定能否评出一个人的真正本领,是一个非常平常但又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使诸多一线奋斗者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的价值追求变得更加确定和明朗,这对于中国诸多宏观行业将构成长远的质的提升,和打下更加韧性的发展基础。郑志明从钳工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无数个像郑志明一样的产业工人,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心中怀有梦想、脚下充满力量。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贺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