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要善用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积极主动地走进人民群众中间,望其神态,闻其语言,问其需求,切其表征,从而了解到民众现实生活状况和真实诉求,打通为民服务“脉络”,守好人民的心,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望”其神态,做到心知肚明。党员干部要想“望”见群众的基本情况,就必须走出办公室,搬起“小板凳”,做到“下基层”“入田地”,这样才能看到群众的“急难愁盼”,“望”见真实的基层风貌,了解到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心知肚明”。为此,党员干部要深刻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厚植为民情怀,牢记为民宗旨,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服务,从而避免激化矛盾,拉近彼此距离,准确把握群众动态,把握群众反映诉求,更好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闻”其语言,感受群众疾苦。“闻”就是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听真话、听实话,尤其要听群众的“逆耳”之言,闻过则喜,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为此,党员干部只有把百姓视为自己的亲人,与他们同坐一条板凳,用“土话”代替“官话”,俯下身弯下腰,带着一颗真心去倾听群众心声、感受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问题,才能用真心换真心,赢得群众认可信任。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民意,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牢固的干群关系。
“问”其需求,回应群众关切。“问”就是扑下身子,与群众诚心交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面深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群众诉求来解决问题。顺应民意,才能赢得民心;违背民意,很大程度会失去民心。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刨根问底”中得到深入、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主动帮助群众“问政策”,联系相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这样可以避免推诿扯皮,让群众少跑腿,让问题早解决。
“切”其表征,解决群众诉求。群众亟待解决的“急难盼愁”问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只有理清千头万绪,删繁就简直“切”矛盾核心关键,才能对症下药,整合多方力量解决群众诉求。找对“问题症结”之后,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只浮于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切不可在面上应付了事,不敢触及问题核心,甚至推诿扯皮,应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 秦继真 肖婷婷)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