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自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20年聚焦“三农”工作发布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2023年及今后时期的“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足以体现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以“产业强”唤醒“沉睡的资源”,绘就粮食安全的“农业主色”。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资源要素还处于沉睡状态,开发空间巨大、产业前景可观。在系统评估乡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员结构、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文旅融合、健康养老等“农业+”业态经济,深化农村休闲旅游提升行动,推动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不断塑造农村成功的典型,激励创业者砥砺前行,进而使乡村产业连片,繁荣发展。
以“生态绿”留住“美丽的乡愁”,绘就大美宜居的“生活特色”。想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就得留得住青山和绿水;想要记得住乡愁,就要留得住乡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爱国卫生运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为主抓,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做法,深化“厕所革命”进程,以实际行动建设大美宜居乡村,让“美丽乡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以“人才兴”畅通“流动的血液”,绘就转型发展的“队伍底色”。当前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究其根本是人才外流所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才能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基层镇村建好用强选调生、“三支一扶”、西北计划志愿者、乡村振兴专干等乡村人才队伍,积极发挥退役军人、离休干部、乡贤能人等群体作用,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制定相应的人才奖励机制,在医疗教育、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吃苦者经济上有“甜头”、事业上有“奔头”。同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奋斗环境和氛围,切实造就一批新时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稳住“三农”工作基本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而描绘出“富春山居图”升级版。(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