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清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连网】春风落日万人思,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将近,江苏多地网络祭扫、鲜花祭扫成为清明祭扫“热门选择”;天津、郑州等多地开展集体共祭活动,仪式温馨传递温度,广受好评。弃祭祀陋习,以绿色低碳文明的方式缅怀故人、铭记历史、寄托哀思,让清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踏青、郊游、扫墓、祭祖一直是清明节“标配”,而扫墓、祭祖是“必选项”。每年清明前后都是火灾、火情的高发期,所以,不燃纸钱、不点香烛、禁放鞭炮,提倡文明祭扫绿色过清明,既能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在实处,又能摒弃陋习、回归传统文化本质,为“一方”殡葬改革发展注入清新活力,为“全城”文明城市建设增添强劲动力,更能让清明节“传承祖德家风、延伸精神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文化内涵浸润人心,点亮万家灯火。

清明是感伤的时节。“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杜甫触景伤情,回忆飘泊的凄苦,发出“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的慨叹。清明是沉思的节日。黄庭坚触景生情,从死亡想到生命的意义,在“贤愚千载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满腔愤懑,在“满眼蓬蒿共一丘”中表达出悟透生死的通达。清明更是缅怀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漂泊羁旅者在清明节更易断肠天涯,思乡思亲情切难耐,只能买酒消愁。如今,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时代发展中也被赋予更多新内涵。走出去,到社区参加一场集体共祭活动,献一束鲜花、挂一条黄丝带,于每一次默哀鞠躬中表达尊重,在每一次祭文诵读中传递怀念。在家中,开一场家庭追思会,翻一翻老照片,写一张思念卡或者是一篇回忆文章……每一种新方式,都可寄托哀思,每一种新选择,都可浸润心灵,让这个清明分外“清明”。

当然,走新不是目的,走心才是精神内核。这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与时俱进、与民同频,切换“群众视角”,创新祭扫服务形式:不妨先行一步,如提前发布清明期间交通指南,让群众早“签收”早准备;提前开通微信、电话等网上预约渠道,提前对接需求抢先解决诉求。不妨多做一点,如祭扫高峰时,多设置便民适老综合服务点,现场增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做好综合疏通协调。别小看这“一步”,工作中多想、多做了“一小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有可能迈进“一大步”,社会文明程度就有可能提升了“一大截”。

清明新风遍吹神州大地,人人都是受益者、责任者、建设者。让我们每一个在新时代阳光沐浴下成长的人,打开心门,积极拥抱清明祭扫新风尚,让爱与思念触手可及、让缅怀与沉思有“新型”更有深情。(杜宁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