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而百姓的期盼,就是民生工作的方向。回顾2023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发展作出了承诺,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民生答卷,照见高质量发展底色,彰显为民初心的成色。(2月28日央视网)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民生福祉,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昔日老旧破损的背街小巷展露新貌,公园里、小区内更多的体育设施让群众锻炼有了好去处,家境困难的毕业生拿到了求职创业补贴……2023年,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群众的期盼也一步步成为现实,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民生变迁看得见、感受得到,温暖民心。从小平房到高楼房,从“小院子”到“大学校”,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城乡教育差距也在一步步弥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从规划变成现实;全国共有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35万个,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艺术服务;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确定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愿景成真……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一份份合格的履职答卷,展现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党和政府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圆满实现全国两会部署的各项主要预期目标。就业、收入、医药、教育、“一老一幼”,等等,这些惠及普通百姓的大小事都要花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送去的支持首次超过了10万亿元,主要用于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问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力支撑了当地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落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共赴“春天的约会”,描绘更加幸福美好的民生画卷。全国两会是中国式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通民心、纳民意、集民智共商发展大计,说到底就是为了在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成绩单里详细记录着过去一年为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既暖心又安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聚焦民生这个“最大的政治”,关注关切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聚民心、汇民智、集民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14亿多国民对这一“春天的盛会”满怀热切期待。(文/高谭,图/青声漫语工作室)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