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公园20分钟理论”触手可及


草长莺飞,春光醉人,清明小长假不妨到公园坐坐。近日,“公园20分钟理论”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打开社交平台软件,铺天盖地都是“公园20分钟效应是真的”的“种草帖”。网友们毫不吝啬地分享逛公园后的身心感受,并大方贴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公园名录。


“公园20分钟理论”来源于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文章。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闲暇时走进公园,在绿荫下散散步、在长椅上晒晒太阳、把午餐的地点搬进公园……去公园逛一逛是一件相对简单且不需要成本的事情,不花一分钱调节身心俱疲的状态,确实可以说是当代人的“精神快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逛公园,离不开公园推窗就能望见、抬脚就能走进这个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城市更美丽,也更绿色、更宜居。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有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其中建设口袋公园“4100多个、绿道5300多公里,拓展草坪开放空间1.1万公顷。正因“诗和远方”就在“十五分钟生活圈”,所以“公园20分钟理论”才能触手可及。


“公园,在中国是供人休息、漫步、啜茗、闲谈、沉思、觅句的地方。”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如是写道。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交汇点上,城市具有特殊的连接意义和建构价值。但在发展的大潮中,人们同样需要于钢筋水泥与高楼大厦的缝隙中,在漫步城市街角时浸润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以自我疗愈,感受城市人文情怀与价值内涵,亲身体会并读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城市人理想的生活状态。让身边的“诗和远方”日益多起来,“公园20分钟理论”也能更好落地见效,身边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才能越来越充盈,为每一个扎根城市的奋斗者、进取者与实干者找到精神栖息之所。考验城市领导者与治理者现代化管理理念与综合治理能力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全民共享,强化管理、共同呵护,期待公园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


平日寻芳公园里,无边光景处处新;城市生活日益美,家门身边总是春。人民至上、全力以赴,推动“公园20分钟理论”触手可及,让人们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在诗意生活中感受好日子蒸蒸日上。(谢云)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