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泓)近日,两位在企业工作的朋友不约而同地向笔者表达了“担心”。在科创企业的朋友称,企业订单、研发投入均“不愁”,但由于不在经济最活跃的一二线城市,企业不太敢大步创新拓展;来自小微企业的朋友说,市有关部门计划近期组织企业走出国门考察商机,朋友极有兴趣,但担心专项补贴等相关政策被事后“打折”。两家企业虽实力相差甚远、顾虑之处各不相同,但均在向“新”而行,谋求以“质”致远。笔者认为,要让企业克服胆怯心理,放心大胆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须给予“敢”字当头的环境加持。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下最热的高频词。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保持因地制宜的清醒和定力,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量体裁衣,量力速行。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及广大干部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真正推动港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毋庸置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厚植利于创新发展的沃土。而干部的素质与作为,往往关联和代表一个城市的软环境水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从制度上保护、鼓励“敢担当”的干部,让“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躺平”论调没有市场,让肯干实干的干部放下“做不好可能被问责”的顾虑,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在实干中脱颖而出。更多的干部“敢为”,地方才能自贴“敢闯”的标签,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营商环境才能日益优化。
一季度的帷幕已然落下,二季度按下了冲刺双过半的秒表。正如市委书记马士光强调的那样,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连云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因地制宜”这一重要方法论,进一步激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加快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争先恐后的炽热氛围,开创港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