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春耕的农忙时节,各地纷纷抢抓农时,为全年粮食丰收开好头、起好步。田地上,无人农机来回穿梭进行喷防作业;大棚里,水肥一体灌溉系统照管着立体种植的“蔬菜车间”;水塘中,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实现了有机互补……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赋能下,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科技强则农业强。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科技创新的伟力不可估量。近年来,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多重挑战,我国把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促生产、夺丰收,交出了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的优异答卷。成绩得来殊为不易,离不开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不断引入农业的有力支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更显“科技范”,接续绘就“丰”景可期可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忙压茬干,呼唤不断磨砺科技利器,打造推进农业现代化“硬核”力量。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要走“科技支撑有力”的增粮之路。为更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让科技成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力,这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简言之,就是要向科技要产量。久久为功聚力种业振兴,进一步发挥先进农机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加速向“数字化”转变,农业生产方能持续提质增效。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强农的关键就在于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江苏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里,农户王立祥坐在控制大厅里看着屏幕,土壤湿度、空气温度、未来降水等数据闪耀间,他一键精准控制农田“营养套餐”;盱眙县鲍集镇永润“无人化”农场的田野里,不见农机手,只见一辆自动驾驶农机平稳前行,自主调头、旋耕等无人化操作都“难不倒”它……眼下正是春和景明忙农时,科技赋能展现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丰”景已然隐约可望。
脚踏实地拥抱新技术革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当前,各地快马加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新技术、新装备转化运用力度,全力以赴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但农业技术创新并非都看上去“高大上”,关键在管用。避免“炫技”思维,切实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科技落地,才能实实在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迎着春光,播撒希望。让科技的力量与挥洒的汗水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推动“新品种”播撒新希望,释放“新农技”旺盛的活力,谱写“新农人”向往的幸福,不断绘就壮美喜人的中国“丰”景。(管乐)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