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后的退费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了参考。(5月30日央视网)
个别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为了牟利将未成年群体视为财源,对推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心存侥幸、不严格,甚至搞变通,导致大量未成年人成功充值;在一些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坏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一段时期以来,媒体报道了国内多起孩子为玩网游,瞒着家长用手机进行高额充值的案例,各主体之间常常围绕是否退费、退费多少、责任归属等问题发生冲突,涉及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费问题频频引发关注、讨论。《征求意见稿》拟就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做出界定,无疑既有助于明确责任、解决争端,更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互联网技术的变迁,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深刻影响。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联合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从1.69亿增长到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移动上网设备价格与流量资费水平持续下降,各类互联网服务发展迅速,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未成年人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互联网全面融入了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营造天朗气清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绿色上网、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有关方面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探索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
互联网成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规避、防止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网络沉迷等多重风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社会各方责无旁贷。聚焦网络素养教育、网络信息管理、网络沉迷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欺凌防治等多个层面,我国已构建了包括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对网络空间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重点保护。针对有害内容隐形变异、网络欺凌、隔空猥亵、网络诈骗以及网络沉迷、新技术新应用风险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协同行动、精准发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网络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e路“童”行,护“未”成长。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良好网络环境需要群策群力、共谋共建,着力打造共治、共护、共育的网络综合保护体系,提供一个干干净净的网络精神家园,确保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绿色上网”“欢乐上网”,让祖国花朵向阳盛开、灿烂绽放。(高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