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等三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保护传承好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责任,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合作”。这一铿锵有力的声音,展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通过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合作,也必将为世界遗产保护合作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先后实施10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让“北京中轴线”这条世界最长城市轴线重焕生机,让老城的市井烟火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相融共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治理,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地质地貌得到原生态保护,让“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为数千万只迁徙水鸟提供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申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坚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努力的生动缩影。
今天的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9项,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5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世界遗产散布在华夏大地上,是中华文明的生动见证,也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下,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就,世界遗产国际合作领域获得新进展,正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程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和传承好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从缅甸蒲甘地区佛塔震后修复工程,到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修复工程,再到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修复工程……这些年来,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遗产抢救、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断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成为了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面向未来,中国将积极践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享中国成功经验,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合作。
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共创互尊互鉴未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文明成果,促进对话与交流,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隔阂与冲突,推动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国际共识。新时代新征程,以申遗成功为契机,秉持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各国就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展深入合作交流,为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必将让华夏之光烛照美好未来!(苏宇)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