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大学校园尤其是体育场地设施对公众开放的问题一直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认为高校健身场地应该免费的一方认为,公办高校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社会公众应该可以免费使用。而支持收费的一方则认为,高校健身场地的运营和管理付出了相应的人力、财力成本,而且挤压了本校师生的锻炼空间,收取一定的费用合情合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现在一些大学尚未完全开放校园,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更无从谈起。
高校体育场地的开放不仅有利于缓解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还是学校服务社会、与社会加强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校作为拥有丰富体育资源的重要机构,其场地设施的开放无疑将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健身选择。
然而,高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并非易事。一方面,高校需要承担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过多的社会人员进校锻炼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影响本校学生的运动机会。因此,合理的收费策略成为了一种平衡各方利益的可行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运动场地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学校暂时没有经费补贴免费开放。在这种情况下,改为有偿使用,既可以为场地的维护和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又可以缓解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当然,收费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定价。高校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必须本着惠民的原则,不能比一般市场价格更高。同时,还需要区分不同的健身场地维护运营的成本,结合实际合理收费。这样才能确保收费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合理的收费策略外,高校还可以引入社会专业团队参与运营管理。这样,既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还可以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就建议高校可以聘请第三方团队在非教学时段进行有偿服务,并对第三方团队的资金监管、市场定价、运营水准等进行合理管控。再如,杭州师范大学的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学校将与政府联合探索体育场馆开放的运营方式,既保证了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又确保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这种与有关部门、社会共同合作的模式,将为高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提供新的思路。
诚然,高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和矛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协调。但是,只要我们本着服务社会、惠及民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场地开放之路。
高校体育场地在合理收费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是一项积极有益的举措,既有利于缓解群众的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还是学校服务社会、加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方式。社会各界当鼓励和支持高校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共同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祥睿)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