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网络文明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8月28日,以“弘扬时代精神共建网络文明”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开幕,大会上发布的“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助力农民网络素养”和“村超、村BA绽放网络文明之花”等50个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得到全网关注。复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更应当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协调推进。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网络文明新风,不断丰富农村地区群众网上精神文化生活,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农业应厚植文明底色。正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所明确的,必须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近些年,江苏通过“互联网+党建”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让“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成为为民便民的务实举措,推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5G,助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抢占“新赛道”。数据正在成为“新农资”、手机日益成为“新农具”、直播已然成为“新农活”,网络化、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实现“脱胎换骨”,农民已经不仅仅是过去“一滴汗珠摔八瓣”“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形象。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大力倡导网络公益精神,为农村产业发展聚拢人气、汇聚资源,让“互联网营销”“直播电商”“短视频创推”“农产品供应链选品”等成为广大群众创业创新、致富创业的新舞台。特别是在遇到自然灾害等一时的困难之际,“网络公益达人”持续关注农村产业,更通过互联网促进农产品消费,解决了部分鲜花、水果等种植农户们的燃眉之急,让“丰收”成为实实在在的“增收”。


新时代农村应弘扬文明风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守得住生态红线、留得住“乡愁”,让互联网为农村积极倡导淳朴求实、乐观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插上“翅膀”。近年来,江苏的一处处传统村落、农业非遗在国家文化遗产网络展览精彩亮相,一项项“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架起“连心桥”并“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个个网络文化体育旅游活动让农民朋友走上“村晚”、走进赛场、走入“美景”,更是高扬起主流价值,将制假售假、违法生产经营、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现象挤出农村生活场景、逐出农村网络空间,让新风正气滋养着农村大好山河。


新时代农民应展现文明形象。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提升、“智能手机下乡”等等,并不意味着“数字鸿沟”已经被填平。“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更是对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之别将越来越只具有地理空间上的意义,而更应当消除的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新时代农民的文明形象,将主要呈现在互联网、重在网络素养的内在提升,同时也取决于整个网络社会是否具有的公平公正的导向、温暖包容的心态。网络文明建设从来不是单向的,网络文明建设也不仅仅只是农民的责任。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将农民认定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和“父老乡亲”,而不是通过找“网络洼地”来谋私利、通过“消费农村”来带流量,才能真正让新时代农民的文明形象立得起、立得住。与此同时,近年来江苏切实关心关注广大农民特别是“银发族、青少年”群体网络权益保护,在教会健康上网技能、预防网络沉迷、防范网络风险方面推出务实举措,如灌南县通过“文明办网e路同行”主题沙龙、网络护苗专题家长课堂、好网民讲好故事分享会等,让精神文明实践向农村覆盖、向网上延伸,使“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在群众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时代乡村振兴呼唤着网络文明建设持续创新探索,只有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心无旁骛、挥洒汗水,网络文明之花就一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并结出累累硕果。(赵爽)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