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筑牢大国“耕”基,端牢“中国饭碗”

【连网】  近日,农业农村部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聚焦2019年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摸查田间水利设施工程质量、资金拨付使用、工程设施管护等方面的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牢牢守住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生命线。

农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让14亿中国人端牢手中饭碗,让碗里盛满“优质粮”,耕地面积必须有足够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季季压茬,年年相续,夺取粮食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有力支撑,需要量质齐抓建设高标准农田,稳稳筑牢大国“耕”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向每一寸土地要效益、要收成。截至去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牢牢守住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生命线,不仅是提升农田产出效率的要求,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筑牢大国“耕”基,增量更提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江苏如东沿海滩涂油菜种植让盐碱地变成农民的“增收田”;河北沧州旱碱麦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地广方能多产粮,好地才能产好粮,“丰”景正延展。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扩大高标准农田覆盖面的同时,尤需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厚植土地“孕育力”,让更多耕地成为丰收沃土,不断扩容粮食产量、升级粮食质量。

科技始终是引领创新的第一动力。筑牢大国“耕”基,有赖于“科技范”硬件保障,离不开“高配版”软件支持。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如智能监控系统、精准施肥技术等,以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和农作物产量。同时,应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建好更管好,要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寸步不移、寸土不让,坚决守好良田。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补短板、强弱项,久久为功、量质齐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大国“耕”基,一定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实现螺旋式上升,稳稳端牢“中国饭碗”。(甘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