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0月29日人民日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品质、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期待,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是文化强国建设主要的依靠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研学热”兴起,文博场馆一票难求,以“淄博烧烤”“尔滨”为代表的文旅“出圈”……文化消费新现象折射出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国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文化馆和博物馆超1万家;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湖南的“门前十小”、北京的“27院儿”、成都的“留灯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超过3.35万个,成为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一系列“硬核”数据充分彰显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反映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从“四季村晚”到“大家唱”群众歌咏比赛,从“村超”“村BA”到广场舞展演,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正在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4亿多人民进行着新的实践、演绎着新的生活、创造着新的奇迹,给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善于应用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磅礴力量,满足亿万人民幸福新期待。(高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