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民之所呼”成为改革的“金标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部署,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站稳“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以“民之所呼”作为“政之所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金标准”。


从“关键小事”摸清群众所需,念兹在兹当好改革“勤务员”。“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群众所需是改革最直接、最根本的导向,把群众“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就是民心所向。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从群众十分重视、干部容易忽视的“关键小事”入手,要在社区养老、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心关切的身边事上“扎根驻足”。各级领导干部要持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步建立起为民办实事的常态长效机制,在群众关心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环境等领域推出一系列贴心、务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民呼我为”的服务姿态,让改革举措得人心、顺民意,为基层工作赋能增效。


从“治理源头”瞄准问题症结,精准高效当好改革“排头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改革措施合不合适、有没有成效,身处其中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中梗阻”现象,导致政策下达和民意上传出现环节阻碍。找准问题根源“摸清症结”从而“对症下药”,方可事半功倍。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好党的“传家宝”,创新性开展调查研究,要在“深谋”“细化”中抓住关键,常“上网”多“看报”,好的差的都要看,善于从问题现象看本质,找准、找实问题背后的关键要素与“核心诉求”,形成正向反馈的闭环机制,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把群众迫切关心的、急需解决的“任务清单”及时“销号”,做到持续跟进、常态长效。


从“反响评价”检验改革成效,实事求是当好改革“螺丝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虚与委蛇、“翻烧饼”式的干部;群众最期待的,就是能够不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的干部。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拿出“孤勇者”的气度和决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唯一的途径就是“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于每一位领导干部而言,都应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把群众的满不满意作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以实际成效促改促提升,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谋幸福,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王娇文张志兴)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