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农”墨重彩绘画乡村发展“兴”图景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细各项稳产增产措施,亿万农民和“三农”工作者辛勤付出,交出了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12月17日人民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三农”工作紧紧抓在手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浓墨重彩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为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14亿多人要吃饭,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冬油菜产量1581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扶稳“油瓶子”、提好“菜篮子”、端稳“果盘子”,“中国饭碗”成色更足,“大国粮仓”殷实稳固。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江西省广昌县,小莲子撬动大产业;四川省喜德县,甜瓜成了“甜蜜产业”……今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富民产业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全年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我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7.8万个,一个个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富民产业茁壮成长,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各地区各部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0元,同比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6,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兴产业,促就业,增收入;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日子“甜”起来;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放眼广袤乡村大地,人们辛勤耕耘,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耕耘和奋斗的身影。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实事,办一件成一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