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尽管是寒冬时节,但随着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日渐融合,我国一个个传统乡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正当其时。数字赋能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电商、快递进村,扩大县域消费……抓紧、抓实数字乡村建设“牛鼻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的新活力。
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底板”强起来。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24年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我国构建起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持续强大的科技赋能,我国乡村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在地上,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超过90%;在天上,有近200颗在轨运行遥感卫星,为农业生产提供作物长势评估、灾情监测评估等多样化服务。农村网民规模达3.0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63.8%;累计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个……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区域间、行业间数字乡村新基建不断完善,城乡“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强大的数字基础支撑。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乡村建设持续释放叠加效应、溢出效应和倍增效应。在东部地区,注重涉农数据的融通共享,充分显现集群化效应,汇集了海量数据的“乡村大脑”不仅让技术人员轻松管理数万株作物,与市场端联通的数据信息还精准指导每一茬农作物种植、提升产业园经济效益;在西部地区,侧重于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带动数字乡村整体发展,借助数字技术,标准化种养殖模式遍地开花,电商直播助力“土特产”进城畅销……立足乡村产业实际,数字技术应用与种植、畜牧、渔业等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能让农民富起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让乡村美起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等重点领域,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人口、土地、集体资产等基础数据共享,完善数据库及平台,健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城乡一体化服务机制……抓住数字乡村建设“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攻坚克难、以更实行动完善基础设施、以更优服务提振群众信心,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落地见效、开花结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劲的“数字动能”。(连春)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