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是一年繁忙农事的开端。河北组织农技专家为全省3300多万亩冬小麦开展早春田管技术指导;河南漯河运用植保无人机、多光谱测绘无人机开展精准追肥作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科技融产业携手创未来”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打通农业科技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科技+”助力开春农业生产,农稳天下安提质加速,新的“丰”景可期可待。
科技兴农绘就喜人“丰”景。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离不开科技的坚实支撑。从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突破,到水稻侧深施肥、小麦宽幅精播等高产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再到北斗终端农机、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科技已成为农业稳产增产的关键引擎。当前,科技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引擎,在品种培育、高产技术以及农机装备等方面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乘势而上聚力聚效“科技+”,方能跑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智慧农机显神威,“无人化”农场遍地开花。走进江苏的田间地头,无人化农场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江苏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农场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机的无人驾驶、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从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在田野上驰骋,到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再到无人机在空中喷洒农药,智慧农机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科技“悦”农人,更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翅膀。
院企携手促转化,科技成果精准落地。农业科技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搭建起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精准转化。活动中,众多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并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这种院企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创新赋能新农业,草莓园里“种”出新质生产力。从刀耕火种到腾“云”驾“数”,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生产不断实现质的飞跃。在江苏盐城盐都,草莓园里同样上演着科技兴农的精彩故事。当地草莓种植户通过引进无土栽培技术、精准滴灌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现了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同时,他们还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盐莓1号”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了草莓的市场竞争力。草莓园里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开春即忙农,推动科技不断进步和应用深入,以“科技+”铺陈新的“丰”景厚重而稳固的基底,让我们翘首以待秋天那个金黄季的好收成。(练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