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跨越山海的紧急驰援,彰胞波情谊、展大国担当


缅甸3月28日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29日晚发布消息说,截至目前,地震已在全国造成1644人死亡、3408人受伤,另有139人失踪。地震发生后,中方高度关注灾情,第一时间通过多种形式为缅方提供援助和支持。(3月30日人民日报)


缅甸强震牵动人心,是全球近10年来大陆最强地震。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表示,中国和缅甸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两国人民胞波情谊深厚。中方愿向缅方提供需要的帮助,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国土有界,大爱无疆。缅甸强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宣布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应缅甸政府请求,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派出两支救援队,提供帐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灾区急需物资。中国红十字会经缅甸红十字会向灾区提供紧急物资援助,包括帐篷300顶、毛巾被2000床、折叠床600张,以及可满足2000个受灾家庭使用的赈济家庭包。根据缅方需要,尽己所能向缅甸灾区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和支持,帮助缅甸人民抗震救灾、渡过难关。跨越山海的紧急驰援,展现人间大爱、大国担当。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为更好把握震后“黄金72小时”,中国救援队选择在大巴上过夜,连夜赶赴灾区,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星夜包机抵达缅甸强震灾区,成为首支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队。香港特区政府派出51人救援队协助地震灾区的搜救工作;深圳公益救援队的23名队员携带救援设备从深圳机场出发奔赴震中……更多来自中国各地的救援力量正奔赴缅甸救援,不仅为缅甸灾区人民带来了专业的救援力量,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中缅深厚胞波情谊,践行着同甘共苦的中缅命运共同体理念。


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这是中国一向笃守的交友之道。中缅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跨越千年、绵延不断,留下了很多心意相通、患难与共的美好佳话和宝贵传统。“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元帅当年《赠缅甸友人》写下的诗行,不啻是中缅友好的生动写照。中缅建立75年来,两国互尊、互信、互助,深化“胞波”关系,使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胞波、好伙伴,契合了中缅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树立了大小国家间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强震突发之后毫不迟疑地跨国驰援,写下两国和两国人民同甘共苦、守望相助新的注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中国始终言出必行、知行合一,与世界风雨同舟、命运与共。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中国是第一个驰援西非国家的国家,也是援助力度最大的国家;新冠疫情全球肆虐,虽然自身抗疫任务艰巨,中国毅然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伸出援手……关键时刻中国始终义不容辞、慷慨相助,彰显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的世界情怀和非凡担当。(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