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经营主体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方向。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到多地“新春第一会”,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通过“提升企业感受”让改革举措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3月31日人民日报)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活力。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让经营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营商环境更优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才能让经营主体“如鱼得水”,迸发动力、释放活力,驱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江苏一直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动态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为民企发展排忧解难、擂鼓助威,以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有力助推经营主体茁壮成长,市场持续焕发活力,连续五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实践中,部分领域营商环境政策与经营主体感受间存在“温差”。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改革全过程,切实为广大经营主体松绑减负,提供宽松便捷、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各种不确定性。通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广大经营主体真正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聚精会神拼经济,心无旁骛搞发展。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是掷地有声的承诺、履职尽责的姿态,更考验担当作为、实干有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过程,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要瞄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要增强主动性、能动性,从“坐等诉求”转向“未诉先办”,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拆弹”;要有“想在前头”的智慧,也要“办在实处”的担当,更要有“优无止境”的坚持,给经营主体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底气和动力,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