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无烟祭扫”成风尚,让清明节更加“清洁明净”


“阿姨,您好,我们这边准备了鲜花,您可以用纸钱换鲜花……”在江苏镇江,前往栗子山公墓的两个路口,都设置了“鲜花换纸钱”便民服务区,由党员志愿者值守。据了解,从连日来的现场情况来看,“鲜花换纸钱”服务很受群众欢迎,这表明越来越多市民开始选择“无烟祭扫”。在此时,放眼全国各地,鲜花祭扫、植树祭扫、音乐祭奠、网上祭奠、社区公祭、签名祭奠等“无烟祭扫”成风尚,清明节更加“清洁明净”。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亿万中华儿女寄托哀思、缅怀先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特别是清明祭扫,不仅体现着敦亲睦族、赓续血脉的深厚人文精神,更蕴含着周而复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之道。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集中于清明时节的祭扫活动,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白色浪费”污染环境、焚香烧纸引发森林火灾等。如今,“无烟祭扫”成风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映衬“清洁明净”的追思本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祭扫方式也与时俱进、日益更新。新时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传递文明新风。值得一提的是,民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提醒群众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用火”等,可谓及时且必要。可以说,营造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不仅能让安全站稳“C位”,也能让清明节更加“清明”。


清明祭扫,是生者用心、用情、用爱与逝者“对话”,寄托哀思也是在抚慰心灵。用鲜花诉说哀思,在心愿卡上写满相思,将水溶纸折成千纸鹤放进水潭,写一封信件投入时空邮箱,开个家庭追思会追思先人的美德家传……作为祭奠者必须明白,表达情愫的方式应与现代文明相契合,“无烟祭扫”节俭且安全,也能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先人若有灵,定会十分欣慰。换句话来说,“无烟祭扫”蕴含现代写意,既有新意,更显心意。在当今社会,树立“行孝要尽早”理念,让孝心更多体现在对长辈的日常关爱中,才是真正的“用心、用情、用爱”。


“祭祀观火,燃之以形;文明祭祀,祭之以情。”时代在变,祭祀的形式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文化溯源,是红色基因、赓续精神的血脉传承。新时代新征程,在变化中坚守、在传承中发展,为传统节日注入时代内涵,让清明时节更加平安祥和、洋溢新风,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苏宇)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