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漫评:项目建设“加速跑”,“苏”绘蓝图正当时


3月30日,随着最后一孔长32米、重697吨的箱梁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北沿江高铁通州梁场圆满完成全部429孔箱梁预制任务,成为了北沿江高铁沪宁段首个完成箱梁预制任务的梁场,为后续加快推进架梁及铺轨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枢纽,建设跑出江苏“加速度”。重大工程体量大,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一个重大项目,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则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极。北沿江高铁的每一孔箱梁,都是江苏编织现代综合交通网的坚实脉络。作为沿江高铁通道的关键段落,该项目将上海、南京、合肥三大都市圈紧密串联,在长江经济带勾勒出“黄金腰带”。通州梁场的率先突破,如同吹响全线攻坚的冲锋号,为2025年全线贯通奠定关键基础。这让人联想到江苏近年来在交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从连淮扬镇铁路到南沿江城际,从盐通高铁到宁淮城际,江苏正以“轨道上的江苏”为笔,在长三角一体化画卷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科技创新,浇筑江苏“钢铁长龙”新标杆。而今,“科技创新”成为各地重大项目投资的关键词之一。从传统产业基地到新兴科创高地,从早期布局到行动落地均瞄准新质生产力,江苏持续在用力。在南通通州梁场,一座座巨型箱梁如积木般精准拼接,展现着江苏高铁建设的科技硬实力。从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到自动张拉设备,从布料机到智能压浆台车……行业领先的智能装备构建起现代化预制梁场的“最强大脑”。日均3孔的峰值产能、94孔的最大存梁能力,不仅刷新了行业速度纪录,更以“内实外美”的严苛标准,为北沿江高铁筑就百年品质工程。眼下,江苏高铁建设已迈入智能化、精细化新阶段,正在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了“江苏样本”。


区域协同,为发展注入发展新动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是地方政府谋划项目、争取资金的重点方向之一。交通工程畅通途,高铁铺就的不仅是钢铁轨道,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通道。北沿江高铁通车后,将极大缩短苏北、苏中与上海的时间距离,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当前,通州梁场的建设经验已然转化为城市发展新优势,“同城化”效应正在重塑江苏经济版图。沿江高铁经济带将催生新的增长极,使江苏区域经济协同迈向更高层次。


高质量发展,活力江苏“勇担当”。从首孔箱梁浇筑到全线预制完成,通州梁场用546天的奋进历程,生动诠释了江苏交通人的工匠精神。面对技术难题,项目团队以“微改小革”实现突破;面对效率挑战,以智能化手段提质增效。这种创新求变的精神,正是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当北沿江高铁最终贯通,其不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大动脉”,更将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流动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交通强省新风范。(白建平)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