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汇聚起民族复兴的“人才合力”

【连网】  从95后申通小哥获评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享受100万元购房补贴,到华中科技大学两名毕业生获得华为“天才少年”职位、享受百万元年薪;从江苏评出362名“教授级”乡土人才到建立疫情防控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新闻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奋斗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在广阔舞台上奋进的力量。一个个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批人才的力量如燕子垒窝般叠加。各类人才为自己创造奇迹的同时,也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正向前进的“人才合力”和充沛能量。

新时代,人才概念的天花板不断被突破,人才的内涵和外延被极大丰富。“人才”这个原来被常人感觉“高大上”的名词,在时代的大风下,正飞入寻找百姓家。航天英雄景海鹏说:“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探寻和思索人才合力的构成,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人才合力”的构成元素。

这合力来自新思想的伟力。从正定的“人才九条”到为院士让座;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治理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彰显着总书记尊才爱才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人才治理的制胜密码。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是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发展的根本遵循。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爱才的情感、聚才的良方,为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必将促进更多的人才在各自舞台上不断发挥聪明才智,为推进“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这合力来自制度的张力。“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否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是衡量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具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尺。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这既是对人才治理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对将来人才发展的指南。疫情防控形势下,从国际视野看,很多海外人才选择来中国创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活力和生命力的生动体现,也是海外人才对我国人才制度和治理体系认可的生动注脚。从国内视野看,在线教育、网络培训等各种新经济新业态迅速发展,各类人才也纷纷迅速找到自己新的发力点。这背后,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硬核支撑。

这合力来自改革的活力。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就是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人的潜力,从而大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破除制度藩篱,在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人才各方面创新模式、放权松绑,大大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打开了各类人才的想像空间,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各类人才在实现蜕变和华丽转身的同时,也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我国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当前,各类人才新政此起彼伏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华大地人才机制改革的坚定步伐和强烈脉搏。顺着改革的惯性,可以预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也必将越来越快、越来越准地释放蕴藏在广大人才中的创新创业活力,真正把更深厚的人才红利变成发展红利。

以历史的长镜头审视,从两弹一星发射到北斗上天,从疫情防控阻击战到5G大显身手,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所有的重要历史事件中,人才从未缺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是各类人才大有可为的时代。某种程度上说,各类人才奋斗的姿态是新时代中国奋进的姿态的一个缩影。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伟大目标正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国际国内又面临疫情防控等因素带来的复杂形势和局面,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其需要各类人才把个人梦想镌刻在民族目标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各自跑道上跑出最大“加速度”,干出最美“新业绩”。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只要各类人才的力量正向叠加,就一定能够变成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 “人才合力”。(□ 叶建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