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十三五”期间,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重要内涵,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推进税制体制改革,做好增收节支“加减法”,打好三大攻坚“组合拳”,托举百姓稳稳幸福。
有这样一系列数字为证:“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2.4万亿元用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累计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282.2亿元;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达到231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增长到17545亿元;大气、土壤和水体治理,生态修复、国土绿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安排超过7000多亿元;“四好农村路”安排车购税资金4335.02亿元;投入1.83万亿元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一组组亮眼的数字,彰显了财政人敢于破题的决心,干事创业的衷心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十四五”的“冲锋号”即将吹响,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强大财力保障,继续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仍然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抓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财政人要扛起担当、筑牢责任,以永不懈怠的精气神助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争做“吹鼓手”,让经济社会运行更有底气。财政部门是国家的“大会计”“大掌柜”,负责资金的统筹和调拨。经济社会要想健康稳健发展,后勤保障少不了。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收支压力不断加大,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收支的良性循环成为当前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这需要继续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地方财政要着力建立健全综合治税长效机制,挖潜、挖深税源,还要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释放科技红利,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切实增加可用财力。政府更要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不必要的支出,政府“勒紧裤腰带”才能保证百姓“鼓鼓口袋”,中央层面率先垂范,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落实责任。通过增收节支“两手抓、两手硬”,推动财政资金“活水”不断涌现。
善扛“使命旗”,让百姓民生厚植更有温度。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牢牢夯实“民生财政”品牌建设。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为民情怀,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新期待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强化民生的财政保障力度,将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推进落实十九大精神中关于民生“七有”的制度体系建设。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不足,点对点、面对面进行整改完善。高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转移支付向偏远地区、困难地区倾斜作用,牢牢兜住基层“三保”底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
勇吹“冲锋号”,让财政体制改革更加彻底。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运行的财政体制机制逐渐暴露,“十四五”期间,加快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迫在眉睫,要加快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化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要坚持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原则,制定高效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实施预算绩效有机融合,做到花钱必问效。
“风物长宜放眼量”,“十四五”的美好蓝图愈来愈清晰,发展的脚步不断加速,全力发挥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意味着吹响“十四五”财政工作“冲锋号”,保障好、维护好每一个华夏儿女的“中国梦”。(□ 臧竞争)
作者单位:灌南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