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这是学习“四史”的重要目的。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进行,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新时代学好“四史”,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定党性立场,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唯物史观是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块基石。毛泽东在写给蔡和森的信中曾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正是有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才能正确处理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一,唯物史观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列宁指出,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发展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因此,学习“四史”一定不要热衷于追求所谓的“历史鲜为人知的故事”,搞那些琐碎的、“碎片化”式的研究,这种研究本身割裂了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大逻辑。其二,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由于受各种复杂原因的影响,我们党也犯过错误。学习“四史”,成绩一定要讲够,错误也要讲透。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三,唯物史观强调世界历史的纵向联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也离不开世界。我们需要站在世界历史的视角来学习研究宣传“四史”。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坚定党性立场是根本。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它解决的是人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所涉及的利益目标人群的问题。立场问题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它的抽象性体现在其概念、思维等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上,具体性主要通过主体的政治态度、行为道德、价值标准表现出来,而最根本的表现是主体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的政治态度。立场不同,其提出的问题、预设的发展思路、假定的目标任务、前进的方向以及研究规划和材料布局问题也就会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各不相同。学好“四史”必须首先解决主体的立场问题。总书记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坚定党性立场,就是要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始终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牢牢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这是做好“四史”学习研究宣传工作的生命线。唯有如此,才能描述出党史研究的概况,准确再现历史原貌,判断历史的基本问题,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实现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也才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党的历史发展的支流和非重点,从而熟练掌握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评判历史。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焦点。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反之,欲兴一国,必先兴其史。“四史”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的体现。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从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形出发去诠释历史,而是想当然地解构历史、虚构历史、歪曲历史,进而否定历史,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依据的另类“历史规律”和“历史道路”,他们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以“重写评价”为名歪曲历史,以“理性思考”为名否定社会主义,对“四史”中某些领导人的过失加以夸大,从而歪曲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党的历史,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结论。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必须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历史虚无主义所反映的不仅是局部的行为,而是某种程度上充斥着整个社会之中的不良风气,它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意味着我们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历史以及如何面对共产党执政下的当今。正因为如此,要学好“四史”,必须要勇于敢于善于拿起唯物史观的理论武器,坚定人民的立场,同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行,进行坚决地斗争,以此巩固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之基。(□ 张继华)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