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街道总面积15.57平方公里,人口2万余人,驻街单位多,人口组成复杂。近年来,我们针对街情实际,探索建立在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机制,织密小网格,赋能大治理,将所辖8个社区划分为34个网格,把社会治理向网格赋能,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一、突出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要把基层治理体系延伸到神经末梢。首先,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坚持有利于职能发挥、有利于工作推进的原则,重新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因地制宜组建网格党组织,实现“一网格一党组织”配置目标,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其次,织就四级共治网络。搭建并完善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网格工作站四级治理网络,将基层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网格、小区、楼栋,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然后,选贤任能把力量注入网格。高标准选任的34名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网格长,社会化聘任34名专职网格员,多渠道甄选68名老党员、社区民警、社会工作者、共建单位志愿者担任兼职网格员,着力把组织设置嵌入网格、职责任务落在网格、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构建起“一格一长多员”的力量配置体系。
二、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战斗力。网格化社会治理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要创新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长效治理水平。一是建设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投入近300万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建设全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中心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官一律”工作站等15个功能于一体,一站式解决各类矛盾诉求,为来访群众提供专业化的法治服务。二是将网格管理融入“1+4”综合指挥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社会治理”效能,提高网格员的工作效率和平台在线技术支持能力。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联动机制,将“指挥中枢”神经延伸到每一个网格末梢。三是全面提升网格工作站服务能力。网格作为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网格工作站也是网格服务站。街道有效整合小区物业、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等资源,把34个网格工作站建在群众的家门口。网格站投入使用后,每季度人流量达5000人次,开展“荷边小课堂”“有乐小厨房”“荷乐汇”等服务活动836次,惠及辖区居民1.2万人次,形成了特色鲜明、服务便利、针对性强的“5分钟为民服务圈”。
三、聚焦民生关切,提升向心力。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常态化开展铁路护路、消防安全、治安巡防等安全检查,每月排查上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00余起。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落实疫情管控措施,坚决扛起“五包一”主体责任,把牢防控最后一道关卡,确保万无一失。在社情民意收集方面,注重将辖区空巢老人、特殊群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收集上来。在“党建引领、便民宜居”行动中,摸底中山路南侧山上居民诉求,为房屋疏解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准确摸排出老年群众生活需求,靶向发力,上门服务;注意收集群众对辖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较差点位的评价,对其加以整治出新,昔日众人口中的“小黑巷”变成了令人拍手叫好的“小白巷”“兴港巷”。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网格员既是居民的贴心人也是法律明白人,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化解率100%。网格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加入到网格志愿者队伍中来,网格内的向心力得到不断提升。连云街道获评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先进街道、全市信访“四无”街道、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王顺良)
作者为连云区连云街道党工委书记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