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句话摘自《王杰日记》,这简简单单的“三不伸手”中,蕴涵了王杰对“奉献”二字的理解,令人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境界操守。
半个多世纪前,王杰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的纵身一跃,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2009年被中央有关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半个多世纪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在介绍王杰正确对待荣誉和进步的展板前,深有感触地说:“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回眸党史百年,像王杰这样“三不伸手”的共产党员有很多。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根据许光达的贡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许光达得知后,主动给党中央写信,请求降衔。毛泽东看完这封信后称赞道:“这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开国少将甘祖昌因严重脑震荡带来后遗症,怕给组织添麻烦,毅然选择回乡务农。焦裕禄临终时嘱托爱人,“我死后,你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在来凤山区奉献一生。老县长高德荣不图名利,扎根独龙江为民兴业。
近年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成了反腐倡廉的一句重量级警示语,被很多人当作为人处世的警钟。但仍有一些人禁不住诱惑“伸了手”。他们几乎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把手伸得太长,渴望得到荣誉、提高待遇、优厚物质,最终违法犯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就荣誉、待遇、物质的获得而言,如果做出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飘飘然,张口要这、伸手要那,实质上是丢掉了组织观念,忘记了初心使命。
在荣誉上不伸手须淘尽“杂质杂念”。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荣誉,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健康向上的心态、坚强勇敢的自信,是每一名普通干部梦寐以求的精神褒奖。但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不伸手”、能不能做到荣誉面前“知止”,是对一个人党性是否纯洁、思想是否纯洁、信仰是否纯洁的重要检验。如果有伸手要荣誉的举动,则难免夹杂着私心杂念。此时,不妨照照“在荣誉上不伸手”这面镜子,实绩才是最好的荣誉。
在待遇上不伸手须提倡“淡泊名利”。常言道,人生在世,日食三餐,夜宿一床,守住清泉才有水喝。在待遇上手伸得过长,必然会对个人待遇斤斤计较。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过分看重待遇、追逐待遇,最终反而会失去待遇。党员干部的价值体现,不全是在职位待遇上,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意的,不是待遇。人们铭记的,是他们为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应当牢记,没有什么待遇,能够超过老百姓的“好口碑”。
在物质上不伸手须保持“清廉操守”。钱学森说:“我姓钱,但不爱钱。”他为国为民奉献一生,晚年,又把两笔不菲的科研奖金全部捐给国家,用于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一些人陷入贪腐泥坑,大多缘于物质上不知足。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明白这一浅显的道理,要管住自己的手,不把手伸向房子、车子、票子,不要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面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是他人的还是集体的,都不能有丝毫据为己有的想法和行动。(□ 侯天柱)
作者单位:赣榆区审计局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