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石化产业基地是我市培育未来万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我市新时代的“后发先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承载着连云港百万市民的期盼,面对“双碳”发展约束,需要全力推进以绿色安全为支撑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完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布局,聚力增强集约开发强度。推进绿色产业链和集群培育。按照油头化尾的石化产业链,努力拓展园区石化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完善绿色供应链,在巩固炼油等上游加工能力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做大做强炼化一体化、烷烃资源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工。开展龙头企业引领的子集群培育,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增强石化园区集约开发强度,提高土地、水电气能源、环境等资源的利用,实现园区内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捷、高效流动。坚持存量土地挖潜与增量产能提升相结合,强化单位土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单位排污产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等指标的考核导向。持续推进“亩产论英雄”改革,提升土地开发和产出效益。

  更加突出绿色安全理念引领,聚力推动循环低碳发展。促进行业间耦合发展,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推动石化化工与建材、冶金、节能环保等行业耦合发展,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围绕石化产业链延伸及碳综合回收利用布局环保产业,助推园区“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解决能耗平衡难题。围绕园区绿色循环化发展目标,大力引进和推广节能、治污的新技术,着力构建企业内和企业间的能源、水资源梯度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体系,企业和园区基础设施之间实现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深化与田湾核电站的供热合作,加快互通相关管道建设。

  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开发机制,聚力培引石化高端人才。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围绕石化产业发展需求引育产业创新平台,依托大学、研究所等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重点实验室、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试基地、上下游合作机制等协同创新组织。集聚壮大石化人才队伍,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石化产业创新型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推动高校石油和化学工业相关学科与园区中等专业学校的合作,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聚力增强安全监管效能。探索建设零碳智慧园区,制定化工园区数字化平台建设指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规范标准等制度,构建面向石化产业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推动园区内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园区各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形成园区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继续全力打造全国安全监管标杆园区,强化源头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对危险源实行分类、分级的网格化、数字化管理。全面落实危化品重点企业防控数据图像监控体系,加快园区“智慧安全”建设,强化智能化数据监管,增强绿色安全监管效能。鼓励企业智慧工厂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广大型炼油和化工主体装置先进在线仪表分析控制技术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控制软件和传感装置改造工艺和控制流程,提升生产流程的智能控制水平。建设石化产业智能车间,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强化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聚力保障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绿色安全监督检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依法责令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条件的企业停产整顿。加大安全、环保、质量、节能等执法检查力度,加强污染物、能耗等在线监测和联网管理。聘请化工专家、院士成立绿色石化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我市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的专业指导。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石化产业基地承载着我市跨越发展的希望,建设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更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讲好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我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营造良好氛围。(□ 卢山)

(2021年全市应用研究重大课题中期成果)

  作者为连云港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