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我们党在延安举行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全面总结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明确回答当时文艺战线上提出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刻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指明文学艺术工作必须遵循的道路,为中华民族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下乡村、到基层,真正跟“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的工农兵大众打成一片,创作出《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兄妹开荒》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群众喜爱、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内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文艺高峰。
■ 充分认识文艺创作“为了谁”的精神内涵
学习历史,重在于知史明鉴。召开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文艺工作“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大众”,进一步指明了中国文艺发展的革命方向,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长征胜利会师后,大量知识分子、艺术家、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文艺脱离人民群众的一些突出问题。针对当时的文艺工作现状,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许多文艺工作者,对于工农兵群众,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也因此,这些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转移到人民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文艺创作依然还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倾向,依然还存在着对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缺乏热情投入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做到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做有深厚人民情怀的文艺工作者。
二是真心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农村演出《小放牛》大受欢迎,离开时候老百姓送很多吃的东西,只要顺着鸡蛋壳、花生壳、红枣核多的那条路走,就可以找到剧团。毛泽东同志曾打趣地说,如果剧团老是演出《小放牛》,以后就没鸡蛋吃了。吃了群众的鸡蛋,要好好为他们服务啊!今天的文艺创作依然是这样,越是真正贴近群众的好作品,群众越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和喜爱。老百姓越是喜欢,我们就越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不断地创作高质量的文艺精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是凝聚精神力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凝集了无数美好的理想,经历了无数喜悦和辛酸,充满了对社会进步和幸福生活的无限渴望。八十年前延安文艺运动真正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同仇敌忾的思想统一和宣传激励的作用。今天我们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更能说明必须时刻警惕境外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的冲击,用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构筑起文化安全的坚实防线,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全面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伟力。
■ 扎实掌握文艺创作“依靠谁”的根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承担起以文艺创作服务新时代、服务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
一要紧跟党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在党的领导下,文艺事业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繁荣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发展中的培根固本问题,强调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文化本位,努力将“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与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对新时代新征程有关文艺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做了科学的回答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重要成果。文艺工作者要紧跟党的步伐,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文艺观,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二要深入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古至今很多群众喜爱的经典文艺作品无一不是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等承载连云港市优秀历史文化的经典著作,还是新时代连云港市文艺家创作的《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等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的音乐作品,以及源于“人民楷模”王继才先进事迹创作的《守岛人》等反映爱国奉献情怀的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用情体验生活的产物。只有深深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真正喜爱和接受的作品,才能让更多人在文艺作品中获得启发教育和精神陶冶。
三要走进群众心灵。出生于连云港的著名版画艺术家彦涵在延安时期曾说,我们的艺术就是要反映人民的苦难、斗争和希望,反映人民英勇抗战、反映国内大的政治形势。他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拿着枪杆,创作出《狼牙山五壮士》《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等著名版画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了正面浮雕《胜利渡长江》;2003年非典蔓延之际,他创作了《生命的卫士》;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又创作了《生死关头》。文艺工作者站在自我的立场上遣怀抒情,终究只能表现一个很狭小的格局,只有站到人民的立场上,走进人民的内心深处,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在笔下描绘辽阔而火热的天地。
■ 勇毅肩负文艺创作“我是谁”的历史责任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贯彻《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时俱进、不负使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一是牢记为民宗旨。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我是谁”是必须要拎得很清楚的。文艺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时刻谨记是谁给了我们舞台?是谁给了我们鲜花和掌声?是谁给了我们动力的源泉?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根和本。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了对反动派的蔑视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作品皆是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体现了他对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注,才能有《骆驼祥子》《茶馆》等一部部传世名作。文艺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一切成就和荣誉都是人民群众给予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归宿。
二是爱国奉献奋斗。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寇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人民,抗美援朝期间他赴前线慰问志愿军,在露天、风里、雨里随地为炊事员、勤务员演唱,他还到各处为工人农民演出,就这样毫无保留、毫无顾虑把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贡献给祖国的劳动人民,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文艺工作者只有拥护党、热爱祖国、矢志奉献奋斗,深入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是讴歌时代强音。近年来,连云港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紧扣时代脉搏,积极进取,潜心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歌曲《九千万个我》入选中宣部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名单,广播剧《抗日山》《连云港保卫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推出淮海戏《辣妈犟爸》、吕剧《英雄之铭》、组歌《中华英雄谱》、纪录片《家·岛·国》等一大批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在新的征程上,要进一步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更多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回馈时代、奉献人民。(□ 李 超)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