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对我市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县域融合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然而,当前全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严峻复杂。这对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我市在慎终如始做好社会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稳步开展,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首先,要不断提升农民粮食生产效益。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稳定种粮补贴政策,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经济,推动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实现降成本、提效益。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其次,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稳产保供、乡村振兴、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坡地变平地、劣地变沃土,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彻底解决传统农业地块分散、经营成本高、生产效益低的问题,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第三,要接续打造优质稻米品牌。稻米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突出抓好稻米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检测,提升品牌稻米品质。培育名优稻米品牌是实现产品立足港城、面向全国、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性举措。进一步明确“连天下”公用背书品牌的政府主导地位,加快形成“市级背书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农产品三级品牌构架,促进连云港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良性发展。
二是聚焦“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首先,要继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大多来自种植和养殖两大产业。要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获得经营性收入的来源。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提升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效益。其次,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确保进城务工道路无阻,人员车辆正常通行,稳定农民务工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城镇就业岗位,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进入本地或者附近地区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就地就近进入企业务工。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涉农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各种转移支付和收入转移,实践中主要通过农户的“一卡通”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来自政府的政策性补贴是农民收入中最为稳定、最具保障的收入来源,要保持国家“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使年年增长的转移性收入坚定农民收入信心,稳定农民收入预期。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首先,要以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为根本,始终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生猪稳产扩能,抓好蔬菜生产,确保“菜篮子”有效供给。支持水稻等农产品主产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统筹产地、集散地、销区批发市场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精深加工基地。其次,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一社一场”“一村一品”“一镇一园”“一县一集群”发展格局,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态势。第三,要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不断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公司+基地+大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运营模式,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构建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四是聚焦“县域融合”。“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首先,要明确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从县域实际出发,结合各县区自身优势,选定1至2个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主动补链强链扩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比如,赣榆的临港产业,经济总量已突破700亿元;灌云的主题服饰,电商规上厂家超1000家,网络销售占全国70%,活跃网店5000多个;灌南灌云的菌菇产业,客户群体已遍布欧美国家。其次,要将县域作为统筹农村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改造提升县城商业设施,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的商贸中心,发挥商贸中心的辐射作用,彰显县级城市在产业布局、创业就业、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区域便利性和城市集聚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根基。第三,要以县域经济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效益成果、先进机制等从县域流向乡村,通过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五是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首先,要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补齐短板不仅要立足于县域整体谋划,更要以乡镇为中心,加强统一谋划,科学确定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局,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其次,要着力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快乡村幼儿园、小学、中心学校、卫生院、养老院等建设,提升普惠性、兜底性和基础性民生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促进城乡共享均等化政务服务。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第三,要继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区分类农村污水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护机制。鼓励农民群众通过筹资筹劳的方式参与提升村容村貌,培树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村。乡村建设行动是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面貌的关键性工程。(□ 刘增涛)
作者为市社科院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