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具体到县域来看,就是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整合、统筹调配、顶层设计等功能,以为民服务、精准服务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有效打破部门条块之间的资源壁垒,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的结合上求实效,共同打造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磅礴伟力。
强化统筹协调,发挥职能部门功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中心主任、实践所长、站长,是第一责任人。一是县级党委牵头抓总。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凝聚起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合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履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二是部门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员单位把服务群众的政策规定转化为文明实践活动的项目内容,统筹安排开展面向群众的宣传服务活动,树立热心为民、公正廉洁好形象,让群众信得过,知道遇事该找谁、该怎么去办。三是要把服务送到基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教育+文明实践”模式,引导单位职工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下沉到实践所站,在为群众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业务实际讲,讲党的惠民政策,引导看生活变化,知美好前景,凝聚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逐步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县乡村三级贯通、中心所站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壮大志愿队伍,不断强化服务的多样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一是拓宽志愿者渠道。围绕群众需求和项目实际广泛招募各类志愿者,既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特别是机关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还要引导高职院校、企业、医院、技术站所等部门单位发挥专业优势,从民间能人中选、返乡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中育、德高望重的乡贤中聘、基层退伍军人中引,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二是重视培训工作。以培训带动文明实践项目做细做实,更好地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服务受众。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培训基础知识,完善志愿者的初步培训。建立团队人员定期调整制度,完善师徒结对、传帮等培养机制。探索联合属地院校,成立志愿者学院和孵化基地,组织开展知识传授、技能传习、项目交流等各类形式的学习培训。三是加强品牌培育。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不断优化“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服务流程,培育打造“耕读传家”“救在你身边”“所长论坛”等一系列志愿品牌,落实“一阵一品”工作目标。
优化项目内容,不断强化活动的针对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读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坚持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持续创新、活化载体形式,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积极传播党的声音。要用小切口展示大主题、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引领基层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加强项目策划的指导引导。县级中心要根据群众所需所求、所思所盼,定期及时推出一批服务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围绕重大节日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助力文明实践品牌建设的同时,通过“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助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发挥基层的主导作用,围绕“一老一小”、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治理等热点内容,推出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普惠性、特惠性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向重点工作延伸,向产业发展靠拢,向民生事项拓展,向特殊群体倾斜。
搭建优质平台,引导群众自我教育。一是守望相助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把零散的群众互助资源统筹起来,搭建互助共享平台,把群众参与守望相助的情况记入家庭文明档案,进行积分管理,作为文明家庭、好邻居、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推荐评选的重要参考,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自豪感。二是主动参与平台。随着法治意识的普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自我教育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积极引领,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发动群众参与村庄(社区)集体事务管理,参与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参与生活环境整治维护,参与村规民约制定实施,参与家风家教交流展示等,让群众自我教育、相互帮助的热情和作用发挥出来。三是继续发光发热平台。每个乡村镇都有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他们有威信、热心肠、办法多,群众信得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积极多请他们帮助宣传党的政策,调解矛盾纠纷,为做好群众工作献计献策,提升群众自我教育的实效。
作者为东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