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不忘“骑车下乡”精神


(□侯天柱)前不久,山东省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骑自行车下基层实地调研,体察民情,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这一行动是几十年前领导作风的真实回归。


上世纪80年代,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陪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穿梭于正定的乡间田野,奔波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遇到滹沱河的“大沙窝”,推也推不动,骑也骑不了,他就扛着自行车步行……习近平经常对大家说:“骑自行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这种朴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榜样。


自行车作为几代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出门最重要的代步工具。坐着汽车到基层检查工作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种工作常态。时下,一些干部习惯于“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手拿材料判、耳听汇报断”,有的单位,对上级领导下来调研或检查工作总是刻意安排,陪同左右,前呼后拥,给老百姓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感觉。


常言道: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传。焦裕禄,这将是一个永远不会让我们忘记的名字。在焦裕禄同志担任兰考县委书记475天的时间里,他从来不坐吉普车,却总是骑着一辆别人骑过11年的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车走遍了全县122个乡村,而面对别人的劝解,他说:“小汽车坐上以后,它开起来比较快,群众跟不上,群众在路上跟你说话,你光看见张嘴,你不知道他说的啥。与群众拉开了距离,就会隔了心,还是骑自行车方便。”朴实的话语,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反思和自觉践行。


俗话说,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有力量。老百姓也有一句口头禅:干部的脚上沾满多少泥土,身上带着多少灰土,手上捧过多少沙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一些人看来,现如今干部骑车下乡难免有作秀之嫌,觉得骑车下乡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相适应。也许,一个地方骑车下乡逃脱不了闲言碎语,如果大部分地方如此倡导,让干部骑车下乡成为常态,就不会有人有这样的认识了。因为“骑车下乡”,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办法。


“骑车下乡”是一种务实作风。干部“骑车下乡”不是一种“另类”,而是一种务实作风的回归。当年,正定县委有吉普车,但习近平觉得,还是骑自行车下乡好,这样可以多看看。就这样,习近平骑着“二八”式自行车跑遍了正定县每个村落,不论风霜雪雨,不论酷暑严寒,他的车轮从未停歇……深深浅浅的车辙里,印证着领导干部迎难而上、一心为民的初心,彰显着共产党人工作不飘浮、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务实作风。从他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才叫共产党人。


“骑车下乡”是一种为民情怀。在焦裕禄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为民情怀。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骑着自行车,与群众说几句话,一下子就把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拉近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有“骑车下乡”的为民情怀,深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讲大白话、讲实话,了解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有利于民,施惠于民。


“骑车下乡”是一种吃苦精神。开国元勋彭德怀同志曾经饱含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党给我的唯一‘特权’,就是带头吃苦。”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更是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吃苦”。党员干部好的作风来自任何时候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自时时事事处处的模范带头,来自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干劲。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有“骑车下乡”的吃苦精神,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艰苦的工作中磨炼本领,提升自我。


作者单位:赣榆区审计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