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心中装有“三棵树”


(□侯天柱)党员干部的楷模焦裕禄日记上有这样一段话,他用松柏、杨柳和泡桐做比喻,比喻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深悟“三棵树”比喻的丰富内涵,直抵人心、催人奋进。重温焦裕禄的事迹,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心中装有“松柏”。古有“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柏为中国人所喜爱,主要是它有耐寒而又能常青的特性。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写道:“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焦裕禄在日记本中用松柏激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像松柏一样迎难而上、斗霜傲雪。在焦裕禄的身上,正体现了松柏的精神品格。到兰考伊始,他就立下雄心壮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在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封沙、治水、改地的艰苦斗争中,攻破一个个难关,战胜一个个险阻,今天的兰考才泡桐成林,人民生活才幸福安康。焦裕禄的事迹再一次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松柏的坚定、坚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宏伟奋斗目标。


心中装有“杨柳”。毛泽东曾用柳树来比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活起来。在焦裕禄的身上,不仅有松柏那种不怕困难、傲然挺立的精神,而且还有杨柳那种不讲条件、蓬勃生长的品质。面对“三害”肆虐,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闯出了治理“三害”的新天地。“栽在哪里活在哪里”,焦裕禄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在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去”。风雪夜,他到梁俊才老大爷家里访贫问苦,双目失明的老大娘拉住焦裕禄的手问:“你是谁啊?”焦裕禄拉着大娘的手说:“娘啊,我是您的儿子。”一声“娘”,把焦裕禄和群众的距离拉得很近。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学习柳树的适应性,一旦扎根“泥土”,就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自身岗位上尽职尽责,带“绿”一片,荫庇一方,在为民造福中展示可亲形象。


心中装有“泡桐”。“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习近平总书记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蓄满了总书记对焦裕禄的崇敬和追思,语重心长地勉励党员干部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每年四月的兰考,桐树如海,桐花灼灼,千顷澄碧,让人赏心悦目。这里,泡桐不仅仅是一种树,更是一种精神。小小泡桐树,改变了兰考的自然风貌,治理了百年不绝的“三害”,造福了一方百姓。泡桐易栽易活,还长得快,不仅是改善生态的“主力军”,还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今天,当人们看到泡桐树,自然会想起焦裕禄。475天的艰难跋涉,叠化在他那瘦削的身影上,渐行渐显:他带领村民在沙土地上开始了翻淤压沙“贴膏药”,种植泡桐树。泡桐“驯化”了土地,农桐间作,林茂粮丰。如今,郁郁葱葱的泡桐林绿意盎然,望不到边,早已成为兰考人民发家致富的产业。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使命任务,要发扬焦裕禄精神,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种子厚植于心,在新征程上书写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赣榆区审计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