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思考


(□肖侠 王勇胜 陈文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高校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培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的需要。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更加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塑造青年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的需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具备忠诚、担当、奉献等优秀品质,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三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青年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从根本上落实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而将高校立德树人使命落实落稳。


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强化青年大学生的历史教育。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的历史逻辑,切实增强对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认识。二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如忠诚、担当、家国情怀等,将这些价值观融入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从而培养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教育。让青年大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是家国情怀教育。通过举办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举办校史教育、爱校情怀教育,激发他们的爱校、爱院、爱师情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毕业后关心并支持母校发展的情怀。四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通过讲解国内外发展形势,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之大局,增强对祖国强大力量的认同与自豪,增强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深刻认识,从而切实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五是加强国防意识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程、国防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国防知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以及培养青年大学生献身国防事业的志气和勇气。六是传承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旨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同时强化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路径。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其主要路径有以下五条:一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要优化课程设置,通过开设中国历史、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思政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要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全员育人、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的理念,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让爱国主义情怀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青年大学生的心田。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老英雄、老劳模等,让青年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洗礼以及产生刻骨铭心的感动。此外,可以举办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等,最大限度地吸引青年大学生参加,形成浓厚的校园爱国氛围,激发并奠定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是强化实践教育。鼓励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支教支医、暑假寒假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实践教育活动,在调研中学生可以了解祖国大地生动的发展局面与感人至深的场景,持续地将爱国主义精神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四是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阵地作用。通过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同时,要鼓励校团委及各二级学院强化第二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责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爱国主义力量。五是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者首先应受到教育,高校要注重加强包括思政辅导员在内的全体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定信仰者和有力传播者。有每一位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榜样力量发挥,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取得显著效果。


【肖侠,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教授;王勇胜,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文豪,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本文系江苏海洋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S202232)】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