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事最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政工作是民生的重要一环,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民政工作更是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庄严承诺的基础保证。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怀揣“视民如伤”的炽爱情怀,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政工作的治理效能,不断擦亮“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底色。
要涵养“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情怀。千百年来,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严复“故居今而言救国,在首祛此贫”的期盼,人民安居乐业、富足有保障一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并高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民生福祉更加厚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持续提升。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高度,我们要坚持“一杆到底察民情,一办到底惠民生”的责任与态度,聚焦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把民政工作夯得更实,筑牢群众生活保障底线。
要拿出“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做精做细”的干事劲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此,各级民政部门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创新建设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不断提升托育水平,通过政府介入、市场化管理,减轻社会养老育儿压力;加强城乡和区域统筹,大力推动城乡低保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要坚持“自重自省自励,慎独慎微慎终”的工作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深入细致、务实担当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民政工作涉及亿万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党为民政策直达一线群众的窗口,对此,要锤炼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头顶带着露珠、脚上沾着泥土,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民政系统涉及众多惠民利民的专项资金,各级部门要切实用好、管好,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审计,让每一笔资金都能福泽群众、照亮社会。(□ 臧竞争 作者单位:灌南县汤沟镇党委)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