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工会改革,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要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根本标尺,持续深化“引领能力、助力发展、职工福祉、基层活力、党的建设”五大提升行动,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团结奋斗。
一、紧扣改革主题聚共识,全面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工作,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讲活动,切实凝聚起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想共识,夯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引领广大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汇聚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充分发挥市总工会工运史馆、市汽车公司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等职工思政教育基地作用,加强职工理想信念、“四史”和工运史教育,持续做好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激励更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争当高技能人才、争当劳模工匠,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二、聚焦改革重点建新功,全面提升服务大局质效。聚焦石化、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立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求,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丰富竞赛内涵,创新竞赛方式和载体。加强对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划和指导,健全完善竞赛激励机制,在做好传统产业竞赛的基础上,推动竞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延伸,,让工会的劳动和技能竞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同迭代成长。深化“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照中央、省委要求,推动出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继续设立100万元专项技能提升补贴资金,深化“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活动,加强工匠学院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培育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三、共享改革成果办实事,全面履行维权服务职责。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普惠性+特殊性”维权服务工作体系,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难题,重点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工作体系,扎实推动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加强司机之家建设,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多暖心贴心服务。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推五全促三化”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不断规范民主管理程序,重点解决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意愿不高的问题,积极推动“互联网+民主管理”深入发展,探索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企业民主管理新形式。着力打造新时代“工会枫桥”品牌,打造“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以工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为载体平台,创新工会法律服务职工新方式,积极构建职工“15分钟法律服务圈”,做实工会法律服务工作。
四、发扬改革精神提效能,全面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主线,聚焦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继续在改进工会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加快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工会资金、资源、项目、政策等更多向基层一线倾斜,持之以恒抓组建、强阵地、优服务,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加快工会数智化建设,持续推动工会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为职工提供建会入会、法律服务、技能学习、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新闻资讯等可感可知、可达可得的服务。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规定,坚决纠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让基层工会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办实事。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工会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赵灿 作者单位:市总工会)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