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肩负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武装头脑,认真落实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重要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重点要点,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找实抓手,有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服务发展大局,找准监督保障的切入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突出“放得活”的开放性。聚力激发市场活力,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务服务等方式为市场“松绑解缚”,全面释放市场主体的发展动能。比如,聚焦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重点纠治“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企”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严格执行“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机制,为市场主体减负提效。聚焦惠企政策落实开展“小切口”精准监督,着力破解政策落实“中梗阻”难题,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突出“管得住”的规范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情况,通过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把“管”字落在发展上、融入全周期、覆盖全链条。比如,聚焦加强国有企业监管,依托市属国有企业大额资金动态监测系统,对市属国企资金流动实时监测、及时预警、迅速响应,切实规范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针对监督发现的影响企业发展的政策、服务、要素等深层次问题,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函、督办函等措施,督促职能部门及时整改,建立常态长效机制。突出“放与管”的平衡性。坚持放管结合,以更加科学的“管”促进更大力度的“放”,以更有活力的“放”引领更高水平的“管”。比如,聚焦实现招投标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深化运用全市大数据分析系统,从“事前、事中、事后”对围串标行为进行围堵,以严密监督促公平竞争。
站稳人民立场,找准为民造福的着眼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执纪执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境等民生领域,坚决惩处群众深恶痛绝的“蝇贪蚁腐”,超常规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盯加重基层负担问题进行专项监督,持续纠治督查考评过多过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确保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坚持常态长效。着眼提升主动发现和有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在日常监督中加强与12345热线、信访等部门联动配合,实现企业和群众诉求办理闭环运行。针对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职能部门建章立制,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以常抓常管促长治长效。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以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实绩实效。坚持严管厚爱。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改革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对拖延阻碍改革、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人和事严肃追责问责。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综合分析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性质后果等因素,旗帜鲜明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误。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引导党员干部明纪守纪、敢为善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更广泛的奋斗力量。
强化改革赋能,找准提质增效的发力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改革的意图指向,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落细落实,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积极探索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重要保证。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专责”,协助党委落实党内监督主体责任和全面监督职责,对照“六个如何始终”,深入梳理“大党独有难题”在我市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共性表现,为试点单位梳理本领域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提供模板,有效构建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聚焦改革“深水区”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以专责监督为牵引,推动健全权威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坚持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深化灌云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试点,紧盯“重点人(一把手)”“重点事(政府投资类重大项目)”,持续优化综合监督平台管理功能设计,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关键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以严密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健全基层监督体系。聚焦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强化基层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力保障改革部署落地见效。完善“县统筹抓乡促村”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党委对各类监督主体的领导和统筹作用,打造协调各方、有效衔接、规范高效的监督平台。健全基层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加大基层监督办案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紧盯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在11个重点乡镇试点基层监督促治工作,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改革任务一贯到底清障护航。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