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建设“海上连云港”的思考

□ 古龙高


连云港在海洋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动能,“海上连云港”指通过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以及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发展思路,在海上再建一个“连云港”。要以建设“海上连云港”为引领加快促进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


连云港具有建设“海上连云港”的可行性


一是有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拥有江苏沿海独有的比例不足10%的砂质海岸与40公里深水基岩海岸,海湾、海港、海岛“三海”集聚,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破解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中发展大港口、大产业、大项目瓶颈的自然条件。


二是强大的政策支撑条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连云港,自贸片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聚集连云港,为建设“海上连云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条件。


连云港具有建设“海上连云港”的必要性


连云港区别于其他沿海港口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上述叠加连云港的多重国家战略基本都是涉海战略,赋予了连云港国际战略、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的多重定位,如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陇海兰新沿线“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海陆丝路的交汇点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但连云港发展现状与上述战略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方面说明连云港的海洋优势、政策优势在发展竞争中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说明连云港在海洋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动能,连云港要痛定思痛,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以建设“海上连云港”为抓手加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上连云港”的路径


建设“海上连云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强化海上产业。一要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包括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动风渔融合发展,实现养殖模式与新能源、休闲旅游等产业业态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建设蓝碳产业园,发展蓝碳经济。二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现代服务业和深海矿业等;海洋船舶(全球首艘7000吨、1500吨级深远海智能技术试验船建设等)与海工装备(电动拖轮、LNG储运、风电光伏装备等);实施徐圩海水淡化综合利用项目,推进灌云百万千瓦海上风电等项目;创新海上旅游,实施连岛、海上云台山等景区提质工程,开通连岛至秦山岛海上公交,开发秦山岛、前三岛等海岛精品游;推出“高铁+游轮”旅游产品,适时复开国际邮轮航线,打造国际邮轮母港。三要瞄准海洋发展前沿,前瞻谋划布局海洋未来产业,在打造“海上连云港”上取得新突破。


第二,强化沿海经济带建设。一要以航运服务业建设为抓手实现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的突破。二要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实现“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的突破,加快40万吨矿石码头、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旗台作业区堆场、赣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入港铁路专支线和入园皮带管廊建设,实现港口、园区高效联通。三要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抓手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的突破。四要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口岸对外服务“一张网”等创新事项落地,提升油气化工品交易平台能级;建设进出口货物集散基地和商品交易展示中心,推进“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中心等项目;提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能级,建设全国最大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五要强化陆海统筹,科学构建临港产业集聚带、滨海风貌城镇带、美丽生态风光带。


第三,强化海洋经济的国际国内合作。加强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及周边城市海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与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强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办好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丝路物博会等,积极争取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让海洋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本文为市台办、市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合作建设连台蓝碳产业园的思路与对策》、市社科基金项目专项课题重点项目《连云港加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为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