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举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发展,让红色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传承红色文化中育人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红色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的,“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借用红色文化跨时代的稳定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平台,把服务人民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盘活人力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创作接地气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作品、红色革命故事、红色经典书籍等。同时,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开展参与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开展“重走长征路”等体验项目,深刻体验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体会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用其精华和智慧涵养乡土精神、塑造乡土人民。提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心建设的主体意识,并激发他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辐射作用,营造守初心、担使命、兴文化、育新人的良好环境。
另外,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队伍,把基层干部纳入红色文化宣讲队伍中。基层干部要带头做好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积极开展红色革命人物事迹宣讲活动,录制宣讲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方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带动和培养新的一批基层红色文化能人,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推动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保护红色文化中促发展
红色文化多姿多彩,要挖掘红色资源,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江西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万余件(套)。这些革命文物记录着革命历史事件,记录着革命人物生平,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将革命文物中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思想、传政策、传文化的工作交互融合,发挥载体功能的同时实现红色资源的地方性价值,焕发红色文化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同时,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要加强,这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社会群体的力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近年来,江西省突出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努力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级别。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要以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综合应用先进技术手段,针对革命文化遗产、纪念馆、博物馆等资源,构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形成文物保护活化利用。通过保护和创新的利用,使革命文物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发挥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另外,保护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需要深化红色文化新业态,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文化新品牌。首先,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孵化培育,重点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朝品牌化发展,以品牌项目汇聚力量、凝聚群众。比如江西省寻乌县精心培育红土映山红等富有红土风特色的宣传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开展定制配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融合的同时,打响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次,要用好用活地方独特生态环境、民族民间文化,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红色文化产品业态,在技术载体的加持中创新文化价值,同时,进一步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文旅新品牌。为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深度融合蓄势添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弘扬红色文化中树新风
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涵育良好家风、厚养淳朴民风;夯实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筑牢人民群众的“精气神”,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在血脉中传承。
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道德基础。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发展就是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的道德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红色基因相结合,在实践中培育文明新风尚。
“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乡风文明是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境界和文明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检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发展,就是要在树立文明新风上持续用力。要把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与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结合,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与深化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相结合,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让乡风文明传承致远。
红色文化传承,是我们需要继承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需要充分挖掘全国各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突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积极探索红色资源阵地“激活、整合、下沉、共享”,低成本可持续打造综合体,推进红色文化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交相辉映,对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骆江玲 欧阳娇(作者分别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导、博士,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