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伟强
“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了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活故事,彰显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范畴,在实现“中国之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上看,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高度契合,其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的“五个坚持”适用于市域社会治理的各个层级。故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推进连云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社会治理、千头万绪,如何才能抓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连云港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第一,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社会化”实践,提升连云港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做法之一,重在强调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旨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连云港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实践来看,一是要强化社会治理的有序参与,充分发挥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能动作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让社会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使人民群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促进各类治理主体良性互动,形成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合力。要大力培育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和促进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基层治理,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和活力。同时,加强各类群团组织下沉到社区并发挥枢纽作用的能力,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第二,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化”实践,提升连云港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其内核在于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法治元素和法治方式。从连云港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情况来看,一是要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各级社会治理机关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通过制定权责清单、创新治理方式、开展法律监督等方式,使社会治理的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维护社会治理的正义性品格。同时,还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等,建立与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其他纠纷化解途径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促进纠纷依法、及时化解,助力持续巩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成效。二是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推动形成普遍信仰法律的社会氛围。法律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源自人民群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普法活动,使公民真正认同法律的权威。在此基础上,还要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全方位、深层次融入社会治理各方面,使宪法和法律成为治理活动的准则,让社会矛盾在法治框架内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第三,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智能化”实践,提升连云港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正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其精髓在于通过注入大数据动力,建立健全具有解决路径最短化、决策依据信息化等鲜明特点的智治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治理格局。从连云港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实际来看,一是要丰富社会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工具箱”。要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数字新质生产力,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结合全省“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试点,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不断拓展政务服务“一卡通用”应用场景。二是要从源头和机制上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是当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要以连云港市“壮马轻车”推进减负赋能为契机,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邪气,推进政务应用程序“存量”规范管理,对功能单一、重复或相似的移动应用,继续通过端口归并、接入“苏服办·我的连云港”APP等方式,进行整合和集成管理,提高数字政务管理服务效能,切实为基层减负。
第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专业化”实践,提升连云港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既是现代社会分工的显著特点,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连云港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程度来看,一是要加强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相关部门要与专业化的社会治理资源有机结合,如与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研究平台或团队合作,特别是用好江苏海洋大学等本地高校优质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专业化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化培训,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配强城市社会治理专业化队伍和力量。二是要以治理标准化助推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建设。标准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强化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应当对标对表当前连云港市社会治理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加快推进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从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公共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和教体文卫、救助福利、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两大块着力,推进相关基础通用标准、管理服务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等的修订完善,构建全面配套、功能完备、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标准体系。
(本文系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连云港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4LKTZ008〉研究成果摘要)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