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传承抗日山精神 不负新时代使命

□ 李超凡


黄海之滨,苏鲁交界,江苏省北大门的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矗立着一座世界上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这座山,留下了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抗战足迹,园内墓区长眠着1800余位革命先烈,镌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其中有强渡金沙江的英雄,有焚烧阳明堡机场的好汉,有青口战役中的十八勇士,有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将军,还有国际友人希伯和金野。时至今日的抗日山已成为民族精神之山、民族智慧之山、民族力量之山。


8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抗日山已经成为连云港市的一座文化坐标,一个“南有雨花台,北有抗日山”的红色经典。在自豪与骄傲之余,作为连云港市的审计人要牢记审计初心和使命,传好抗日山精神,以此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抗日山精神”闪耀着信仰之光。信仰决定了人生之路的方向,崇高的信仰会让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发热发光,成为闪耀的星。10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因。抗日山烈士陵园3576位烈士的英名中,时任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将军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在反击日军袭击马旦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1岁。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说,符竹庭是“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刘少奇夸奖他“军政兼优”。杨得志亲笔题诗:“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赣榆人民为纪念他,曾将该县改名为“竹庭”县,并创作了《纪念符竹庭》的颂歌。今天,作为审计人,瞻仰青山、缅怀历史,就是要用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传承先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纯洁的党性要求自己,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创造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先烈的崭新业绩。


“抗日山精神”汇聚着奋斗力量。抗日山烈士的英雄历程里,记载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英勇奋斗的战绩。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发动青口战役,首克青口据点,115师教导二旅二团十八位勇士,在火叉巷与日伪军展开激战,8名战死,2名自戕,其余被俘,宁死不屈,只1人生还,这就是著名的青口战役十八勇士。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走在第一方阵,与“狼牙山五壮士”战旗并排的有来自连云港市的“青口十八勇士”荣誉战旗,从天安门广场猎猎飘过,向全世界宣布:正义必胜,青口十八勇士英魂长存!烽火硝烟去,正是兴世时。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着群众奋斗不息,追梦不止,才有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当前,沿海开发重大机遇正在激励着我们,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在考验着我们。今天,作为审计人,瞻仰青山、缅怀历史,就是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奋斗精神,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甘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抗日山精神”厚植着为民情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符竹庭将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始终激励着我们的心志,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今天,作为审计人,瞻仰青山、缅怀历史,就是要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的根本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做观察发展的“望远镜”,审视问题的“显微镜”,解决矛盾的“金钥匙”。


几十年来,抗日山一直成为濡染后人、砥砺子孙发愤进取的巍巍丰碑。抗日山的精神始终不灭,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激励我们审计人不忘初心、忠诚履职,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审计责任使命。


作者为赣榆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