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微信曝料哑女童超龄未入学东海多部门联动救助

【连网】(记 者 徐 芳 通讯员 刘兆奎 李凌杰)日前,有微信曝料,东海县安峰镇侍庄村一组一名7岁留守哑女童,虽到上学年龄,却因特殊的家庭原因至今未能走进校门。这一事件不仅再一次触发了“朋友圈”的强大能量,更在第一时间引起了东海县民政部门的注意。记者昨天从东海县了解到,目前东海县救助站已经全面介入此事,县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以及女童所在村,正在紧急协商女童的救助办法,其低保手续正在落实中。

微信曝料哑女童超龄未入学

1月11日,有微信曝料,东海县安峰镇侍庄村一组有一个7岁留守女童,口不能言但听力正常,早年父亲遇车祸去世,智障母亲随后外嫁,现在由舅舅、舅妈抚养,但由于舅舅舅妈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平时也无力顾及哑女童,她只得和年迈又不识字的外婆相依为命,直到现在,已过了入学年龄的哑女童还没有踏进学校大门。

微信消息表示,如今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学费不是最大的困难,而是她入学的相关手续办理和生活问题,这是她特殊的家庭状况一时无力解决的。随后这一微信在朋友圈里被竞相转发,大家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快来帮帮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上学吧。”

东海多部门当天开展联动救助

就在当天,东海县民政局注意到了这一信息,县救助站站长陈怀松在11日当天就联系了安峰镇民政助理和侍庄村负责人,并于当天下午来到了微信中提及的小女孩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小女孩名叫小冬芹,微信上所言基本属实,只是个别细节有些出入。首先这个女童的实际年龄是9岁,她确实是一个哑女,但听力并非完全正常,而是时好时坏。其余情况都如微信中所言,父母缺失、舅舅舅妈长期在外打工、外婆年迈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这才造成了她至今未能接受义务教育。

县乡民政部门随即翻阅了档案,发现小冬芹的父母原来都是低保户,但小冬芹的户口却没有挂在父母名下,而是一直安置在她亲戚家,这样的户口状态使之不符合低保条件,便没有享受低保。家庭遭遇变故后,其母亲改嫁到沭阳,但是户口仍没有迁走,因而孩子仍没有达到享受低保的条件。

陈怀松了解清楚小冬芹的具体情况后,提议村里安排专人负责帮扶孩子,并把户口迁至其母名下享受低保。1月13日,陈怀松的建议得到落实。目前,东海县救助站已经和县残联和县教育局取得联系,几方正在协商今后对小冬芹的救助方案,希望能在经济和教育上给予其更多的帮助。

微信收集救助线索民意体现高效率

据东海县民政局透露,时下微信已成为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也是收集反映公众意见、求助线索的重要渠道,和传统的网络、论坛、邮箱、电话等相比,这种方式十分高效,因此该县民政部门早已经开启了“微信救助”模式,也就是在微信上24小时收集社情民意,尤其是救助线索,从而延伸了社会救助工作在基层的触角,进一步提升了救助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这也是继基层民政助理、电话、信箱、网站、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之后,我市又一个全新的社会救助线索征集通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