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 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 味美营养价值高的蚕豆,是不少家庭爱采购的食材之一。但是在享用蚕豆美味的时候,您是否知道美味背后暗藏“杀机”、可令人致病呢?日前,市儿童医院就收治了一个两岁大的宝宝,吃了蚕豆乏力、发烧,解出的小便像浓浓的酱油。经医生诊断,孩子患了“蚕豆病”。这种会溶血的疾病,一旦发作起来非常危险,有可能1到2天就夺走孩子的生命。
2岁宝宝吃蚕豆差点要了命
5月14日,家中老人给2岁的宣宝(化名)喂饭时,夹了一筷子新鲜蚕豆,从来没吃过蚕豆的宣宝津津有味地嚼食着,一家人也都吃了,当时没什么事。可第二天,宣宝开始发烧,高达38摄氏度。家人带他到当地诊所就诊,医生为宣宝输液后,虽然烧退了,但是宣宝依旧没精神,面色萎黄。
又过了一天,宣宝的病情加重了,解出的小便像浓浓的酱油,这可把一家人吓坏了,赶紧带着孩子到市儿童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宣宝血红蛋白只有29g/L(正常儿童为110~160g/L),发生了急性溶血,病情十分紧急,孩子有生命危险。经医护人员一昼夜的紧急抢救,目前宣宝病情平稳。
“蚕豆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别人吃蚕豆没问题,为啥宣宝吃了就出事了呢?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专家骆培良表示,宣宝体内先天性缺乏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吃蚕豆、蚕豆制品或接触蚕豆花粉后会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俗称“蚕豆病”。
据宣宝家人说,宣宝在出生时就已经筛查出患有“蚕豆病”,可家里人冒着侥幸心理,心想“这么大了也没事,吃点怕啥”,谁想差点要了孩子命。
“‘蚕豆病’是遗传病,全世界约2亿人患此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我国南方多见,尤其是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地。”骆培良说。
“蚕豆病”有些啥症状?骆培良介绍,“蚕豆病”是在吃了蚕豆后1~2天内出现全身皮肤发黄、黄疸和尿色加深等症状,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腹痛,严重时则会出现昏迷、休克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就会死亡。
不能根治 关键在于预防
骆培良表示,G-6-PD缺乏是“蚕豆病”发生的遗传基础,一旦缺乏G-6-PD,不仅可以患上“蚕豆病”,而且还能引发其他溶血疾病,如多种药物引起的溶血、新生儿黄疸、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溶血。
“蚕豆病”不能根治,关键在于预防。骆培良介绍,“蚕豆病”已列入新生儿筛查范围,家长最好在孩子出生时,做此筛查。患有此病的婴幼儿,母亲在哺乳期间最好不要吃蚕豆及蚕豆制品。
骆培良提醒,“蚕豆病”病人平时要注意,摄入营养丰富,富含造血物质的食品,切忌食用蚕豆及豆制品,防止接触樟脑丸;脾大的患儿平时生活要注意安全,防止外伤引起脾破裂。脾切除患儿免疫功能较低,应注意保暖,做好自身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出院后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如发现面色苍黄,血红蛋白低于60g/L,应复诊,必要时输血治疗。
“蚕豆病”病人就诊时,要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病史,避免发生意外。在用药方面,小孩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维生素K、樟脑丸、磺胺类药、抗疟药(奎宁等)等药物要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