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穆春桥 通讯员 李然)标榜全部使用进口食材,私家烘焙工坊在朋友圈正悄然流行。作为“吃货”的时尚达人周女士,禁不住朋友圈里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甜品照片的诱惑,定制了一款售价188元的彩色起司蛋糕,没想到,竟开启了一段噩梦之旅。
吃蛋糕得肠炎 商家拒绝赔偿
商家送货上门,服务到位,味道也好,爱吃甜食的周女士一阵风似的把蛋糕消灭了。谁知当晚,竟被剧烈的肚痛惊醒,随后呕吐头晕,她赶紧打的去医院挂了急诊,医生诊断为食物不洁导致的急性肠炎并输液治疗。
周女士仔细回想当晚的饮食,饭菜是自己亲手做的肯定没问题,元凶应该是起司蛋糕。她微信联系工坊老板,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没想到对方信誓旦旦地说自家的蛋糕绝对没问题,肯定是周女士吃了别的不洁食品导致的肠炎。当周女士提出去该工坊看下卫生情况时,对方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又不是卫生局的执法人员,有什么权利来现场检查呀?”令周女士更气愤的是,对于她提出的赔偿要求,对方竟然零回复,玩起了“人间蒸发”。周女士只好将此事投诉到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浦西分局。
卖家信息不明 管理部门为难
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即时通信的手机应用,只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而非商品交易平台。微信代购往往打着“朋友、熟人帮忙”的名义进行,代购人没有办理工商登记,许多还是业余兼职,难以认定代购人属于经营者。新消法调整的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故微信平台商品交易不受新消法保护;如果企业通过微信进行营销,开展代购业务,则适用新消法。虽然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这类纠纷,但成本可能高于商品本身的价值。
本案中,周女士除了知道该工坊的微信号和店铺名,卖家的其他信息她一无所知。既无明确的经营者,也无具体的经营场所,不仅消协调解无法进行,就连执法人员的查处工作也陷入困顿。
近年来,在相关管理部门受理的投诉中,微信购物均是投诉热点。微信消费的付款方式,与电商网站的第三方支付或网银交易不同,多数是先付款后发货,再加上微信平台缺乏信息和财产安全的保障机制,购物过程可谓陷阱重重。
执法部门提醒 注意保存证据
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网络购物应尽量选择信誉较好、证照齐全的大型电商平台,这类平台有严格的付款程序,退换货、维权取证较为方便快捷。如果在微信朋友圈交易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卖家的真实身份信息,最好要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大件物品最好签订书面的买卖协议,并保留银行、支付宝等汇款、支付凭据,做到以上几点,卖家一般不敢只收钱不发货或者出售假货,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依据这些证据,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