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朱晓颖)“目前已经捐献结束,正在休息。”昨日,赴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连云港中医院检验科医生王益松告诉笔者,今天上午8点半,南京东大医院的医生开始采集他的造血干细胞。按照患者需求,此次造血干细胞采集量为198毫升,历时六个多小时。目前,王益松个人感觉还可以,明日将返回港城。
1988年出生的王益松毕业于长沙医学院。作为一名献血志愿者,王益松在一次献血的过程中,参加了中华骨髓库征集活动。自此他就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王益松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后,曾经四次被通知捐献骨髓。前三次因为配型等因素,没有捐献成功。今年3月,王益松再次接到通知,他与一名1997年的男孩配型成功。需要他做精准配型。经过精准配型,他成功同患者配型成功。
“当天王益松一共打了两针动员剂,并做了抽血检查。”海州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陈长霸告诉笔者,刚打完动员剂时,他的身体并未出现异样,但随后便出现了腰背酸痛等类似感冒症状。不过还好,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陈长霸介绍,当天采集时,除了连云港中医院工会工作人员外,王益松的母亲也赶到了南京陪着他。原来王益松在前往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并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而是偷偷去捐献的。没曾想,他的母亲从《连云港日报》等媒体上获悉王益松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非常担心他。在捐献的前一天,王益松的母亲决定从赣榆老家到南京照顾王益松。最终王益松在母亲和中医院工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完成了此次捐献。
整个捐献活动历时6个小时,从早晨8点半至14点半。在捐献198毫升造血干细胞后,王益松接到医生通知,说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足够使用,不必再进行第二次采集。陈长霸介绍,目前,王益松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经送到省内某医院内,挽救那位90后白血病患者。
王益松是我省第5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国第5740例。他本月12号入住东大医院,13号开始注射动员剂。每天注射两次。据了解,在捐献的过程中,捐献者的左右胳膊各接好管子后,机器就启动了。其中的一只手臂的管子把体内的血抽出来,经过机器收集干细胞后,血液再从另一只手臂输入。提取的机器利用离心机,把比重相似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再泵上相应的血袋里。体内的血循环一次约可提取7毫升造血干细胞。每次循环一次需要10分钟左右。陈长霸介绍,因为整个捐献的过程比较长,王益松出现了手麻、身体酸痛等症状。不过,整个过程都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