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25日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
20时整,“点火”口令下达,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拖曳着一束耀眼的白色尾焰,飞越茫茫大海,飞向浩瀚太空。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作为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比大家熟悉的长征二号F提高了近60%
“长征七号的信息化程度、发射可靠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送汇入漫天群星之中的火箭,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的语气满怀眷念又充满自豪,“长七将担负起发射货运飞船的重任,但还要不断改进,满足载人需要。”
首次执行任务,无论对于火箭还是发射场,都充满风险与挑战。火箭首飞失败或发射场首战失利,在世界航天史上屡见不鲜。
“全新测发流程,全新航天产品,全新技术状态,全新设备设施,全新参试队伍,全新指挥模式,全新气候环境。”发射场区总指挥张振中用七个“新”形容此次发射的特点。
首次亮相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发射效率更高、射向更宽、运输更便捷等优势。“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及深空探测航天器,将都从这里升空。”张振中说,“文昌发射场,将是中国航天的新起点。”
长征七号首飞,是中国以建设空间站为目标的空间实验室任务第一次发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国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空间实验室任务之后,我国将真正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
211秒,火箭抛整流罩。地面跟踪测量数据显示,整流罩残骸准确溅落中国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
20时10分许,长征七号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组合体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长征七号技术特点有“六新”
新动力———火箭更“环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采用全液氧煤油的“绿色”火箭,液氧和煤油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新的动力系统更加顺应国际潮流,火箭安全性高,发射场保障容易。
新布局———可靠性大幅提升。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外形和我国现有的火箭体型差别不大,但为储存更多燃料,提供更强动力,它的助推器长约27米,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的2倍,而这种改变需要对火箭助推器进行全新设计。相比现役火箭静定的捆绑方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载荷、捆绑装置等设计难度加大,可靠性大幅提升。
新环境———火箭适应性更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在海南文昌新发射场发射的第一枚火箭,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克服了新型动力系统,以及多发动机并联导致的箭上和地面严酷的力、热环境;克服了海南发射场高温、高湿、盐雾、浅层风及雷电等自然环境条件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在设计上始终坚持“短期载货,长期载人;多种构型、全面覆盖”的原则,不仅可在海南发射,未来也可在酒泉、西昌、太原等内陆发射场发射,运载能力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面向主流卫星市场,适应面更宽。
新结构———第一枚全数字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采用了三维设计/制造技术,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三维流程,是我国首枚“数字化”火箭,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迈入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大门。
新体制———火箭更可靠。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按照载人航天标准设计的火箭,控制系统和增压系统实现了冗余,其中控制系统采用三条1553B总线控制,基于三总线网络实现全箭信息综合、飞行控制;实现了遥、外测一体化设计,采用天基测控实现重要数据中继传输,设计可靠性更高。未来成熟后将成为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新测发———火箭发射更简便。火箭在发射场进行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被称为“三垂模式”。现役火箭中采用的“三垂模式”,其箭地连接工作在技术区和发射区要进行两次,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采用的“新三垂模式”,仅一次对接就可以完成工作,状态的一致性更好,且前端地面测发控设备在技术区进行了充分测试,转至发射区以后出现故障的概率更低,有效提高了发射可靠性,同时也避免了火箭转场后遇到恶劣天气再返回技术区的情况发生。
航天发射场布局开启
“四足鼎立”新时代
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晚顺利发射升空为标志,我国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发告捷,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开启“四足鼎立”新时代。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于2014年11月建成的。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纬度为北纬19度19分,拥有2座滨海而立的多射向运载火箭发射塔架。与酒泉、太原、西昌相比,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射向宽、落区安全性好、海运便捷等优势。
“4个航天发射场形成了我国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使我国航天发射场的整体布局更为合理,体系更为完善。”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晓华说。
回顾历史,每一个航天发射场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组建于1958年10月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世界第三大载人航天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00颗卫星、10艘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先后成功发射了我国所有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发射卫星最多、对外开放最早的航天发射场,先后把31颗国际商业卫星送入太空。
“它们参与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凤广说,“中国航天发射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提供了广阔平台和合作空间”。
据介绍,4个航天发射场在任务分工上各有侧重,并互为备份和补充。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长征五号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2017年上半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未来,我国的探月工程三期飞行器、现代化空间站等都将在这里发射升空。
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