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 者 梁洪胜 见习记者 祝玲 通讯员 郭 芹)“被蜈蚣咬伤了,疼痛难忍又呕吐!”10月17日晚上,家住连云区一居民楼的李女士在走山路时,脚部被一只长蜈蚣咬伤,伤口剧烈疼痛。家人随后将其紧急送医治疗。据医生介绍,每年5-10月为蜈蚣等毒虫活跃期,被蜈蚣咬伤很痛苦,严重时甚至出现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伤者应先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伤口。
夜晚散步
女子被8厘米蜈蚣咬伤
家住连云区海港花园小区的李女士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10月17日晚上7时许,她与孩子在山路散步时,遭遇了惊险一幕,当她坐在路边地上准备休息一下时,脚踝突然一阵钻心疼痛,她借着手机上的灯光一看,吓了一跳,脚边竟是一只长长的蜈蚣。“蜈蚣长约8厘米,应该是从草丛里爬到我脚上的!”李女士说,脚踝处的皮肤上有一个明显被蜈蚣咬的红点。尽管疼痛,李女士还是坚持走回家,“没想到我回到家后,伤口越来越疼,并肿起了一个包,还头晕、呕吐。”
由于病情越来越严重,李女士的家人将其送往附近医院治疗。10月18日上午,记者了解到,在医生用了清热解毒、抗过敏的外用和内服药物后,李女士的伤情有所缓解。10月18日,记者从解放军149医院急诊科和外科了解到,被蜈蚣咬伤的病例每年都会有,多数在夏秋季。医生提醒,住在老小区的居民,或外出爬山游玩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长青苔或比较潮湿的地方常常是蜈蚣的隐身之所,一定要特别小心。
5至10月是蜈蚣等毒虫活跃期
据解放军149医院皮肤科顾医生介绍,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是居民生活中常见的“毒虫”。蜈蚣白天隐藏在暗处,晚上出来觅食活动,以蚯蚓、昆虫等动物为食。从接诊的病例来看,有的居民是在公园、山路或草多林茂的区域被蜈蚣咬伤,有的则是在家里被咬的。
每年5至10月是蜈蚣等毒虫的活跃期。顾医生表示:“气温高、湿气大的季节是蜈蚣活动的高峰期,水槽、下水道、路边石头下多为蜈蚣出没区域,市民要特别小心。”
被蜈蚣咬伤后先用肥皂清洗
据顾医生介绍,蜈蚣的毒性以酸性为主,被咬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皮疹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出现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一旦被蜈蚣咬伤,要先挤出毒液,随后用肥皂、生理盐水或双氧水等清洗伤口。
另外,一些住在老小区、潮湿环境的居民要注意,尽量少穿较为暴露的拖鞋,家中如果发现有毒虫出没,可以放置几盒揭盖清凉油、风油精等,利用气味驱除毒虫。居民一旦发现身上有不明原因的咬伤,伤口出现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