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随着“代购”、“海淘”的兴起,很多年轻妈妈便开始走上了“只买外国货”之路,给自家娃儿用的、吃的、玩的,统统都是洋玩意。现在,一些妈妈们又开始淘起了儿童药品,在孩子咳嗽、拉肚子、发烧时,她们更倾向于使用洋药,理由是这些药不仅副作用小,而且口味丰富,孩子更容易接受。
但是,家长跟风使用外国药的现象值得关注。近日,就有热心市民黄女士打来电话,她觉得孩子用药,可不像吃个零食那么简单。
黄女士打开手机微信,给我们看了朋友圈。“德国止泻水,不得不说这个止泻水特别有效果,德国妈妈必备品。”、“澳洲打虫药,打蛲虫、蛔虫和钩虫,巧克力口感,本药不含面筋和人工色素,非常天然。”类似这样的儿童药品信息很多,一些以做海淘为主的微商,甚至成了儿童小药房,但凡儿童常见的感冒、咳嗽用药都能买得到。笔者发现,这些洋药宣传一般都强调口感适合孩子,而为之买单的家长还真不少,更有不少家长夸赞说,有了这些药,喂宝贝吃药再也不愁了。
境外药如此受追捧,难道是因为国内同类药真不能满足需求?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医生骆培良介绍,在国内,多数儿童常见病的用药需求几乎都能满足,但毒胶囊等事件的发生让家长对国产药不放心、不信任,进而乐意选择代购。
“盲目使用国外代购药品,存在安全隐患。”骆医生表示,从医生的角度来讲,她不赞成家长给孩子服用国外药。她说,药品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是网上代购来的,可能连药的真伪都很难辨别,即便买到的是国外正规药品,也得看懂外文的说明书,如果看不懂或者误读,服药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另外,不同地域的人体质有差别,譬如西方人体重普遍比亚洲人重一些,药的剂量、给药的方法、途径、疗程就会有差别,如果盲目按照国外标准,就存在安全风险。
此外,药品不是谁都可以卖的,尤其是进口药品。食药监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进口药品必须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进口药品批件》后,办理进口备案和口岸检验手续,才能进行销售。
业内人士也敲警钟:虽然微信营销门槛低,注册账号后可以轻松开店,但是有些商品是不允许随意买卖的,未进行引进备案的,即属于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应按销售假药论处。
(袁春梅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