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杨锐冰 通讯员 张勇 王晓磊)从今天起,央行出台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261号文”)正式在港城落地实施。随着新规的实施,港城市民的金融生活也将发生一系列重大改变。从12月1日起,同一人在同一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户。个人通过ATM机向他人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相关人士表示,新规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持卡人的资金账户安全。
ATM转账
24小时内可撤销
根据央行发布的《通知》,今日起,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这一举措有助于将资金阻截在被诈骗分子转移之前。
随着网络电信诈骗的愈发猖獗,犯罪人员往往编造受害人亲属健康问题、财产问题,利用被骗人着急解决问题的心理,诱导被骗人至ATM机转账进行诈骗。
工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通知》正式实施后,如果是骗子诱导受骗人转账,在转账后的24小时内骗子不能拿到汇款,受骗人如果及时醒悟,仍可自行追回汇款。这也就意味着,今起在银行ATM转账24小时内可申请撤销。在这期间转账款项不能到达对方账户,转账人如发现需要退回,可以撤销汇款。
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当前电信诈骗犯屡屡要求受骗人员到ATM机进行转账,受骗人发现被骗后追回难的问题。银行工作人员仍然告诫消费者,新规虽然开始实施,但是大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仍不能放松。只有增强法制意识,从源头识别、拒绝骗子的骗术,才能真正保护大家的财产安全。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目前有各式ATM机1802台,各家银行均对系统进行了改造。”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科负责人陈健介绍,目前,我市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均在12月1日起实施新规,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可能会有所延迟,但会采取暂停ATM转账功能等应急处置措施。
除了ATM机转账发生重大调整外,更多市民采取的非柜面转账也有了更严格要求。根据261号文规定,以后单日累积金额超过5万元的非柜面转账客户,将需要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手段进行验证。如果个人非柜面的单日累积转账金额超过30万元,银行应当进行大额交易提醒,个人确认后方可转账。
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
银行将引导客户降低账户类别
今年4月1日起,央行根据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核验方式和风险等级,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为Ⅰ、Ⅱ、Ⅲ类。Ⅰ类是“全能型”账户,通过柜台开立,现场核验身份;Ⅱ类是可以储蓄、理财但不能用于炒股的“限制级”账户;Ⅲ类是账户余额不超过1000元的“小额消费型”账户,后两类均通过电子渠道开立,且需要与Ⅰ类账户绑定使用。
按照此次《通知》,自今年12月1日起,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已经开立Ⅰ类账户的,不再新开Ⅰ类账户,只能开立Ⅱ、Ⅲ类账账户。个人在2016年12月1日前已经开立的Ⅰ类账户不受此规定影响,仍然保持正常使用。
“市民可以通过Ⅰ类账户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等业务。Ⅱ类账户与Ⅰ类账户最大的区别是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只用于理财和消费,银行对Ⅱ类账户也设置了单日支付限额为10000元。Ⅲ类账户功能受限更明显,只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不得办理其他业务,且账户余额不得超过1000元。”陈健说。
目前,很多个人储户在同一家银行只有一个Ⅰ类账户,新规对普通市民的影响并不是太大。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进一步加强账户的实名制,有助于遏制买卖账户和假冒开户的行为。
记者获悉,对于开户数量较多的客户,银行会联系其要求存款人进行说明,核实其开户的合理性。如果不能核实合理性的,银行将引导存款人撤销或者归并账户,或者采取降低账户类别的举措,使存款人运用账户分类机制,合理存放资金,保护资金安全。对于一些开户之日起6个月内没有交易记录的账户,银行将暂停其非柜面业务,直到向个人和单位重新核实身份后,才能恢复。
各大银行接入风险事件管理平台
明年3月前,异地转账取现将免费
记者从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获悉,11月底开始,我市各大银行和支付分支机构都接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当市民遭遇诈骗时,有望启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让钱不会落入骗子手中。
此外,《通知》规定,银行对本银行行内异地存取现、转账等业务,收取异地手续费的,应当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实现免费。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行内异地存取现、转账不收费,这对于在异地养老的退休人群来说,领取退休金将会更方便。孩子在外地上学的家长汇款也将优惠不少。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新政策出台从另一个角度也会刺激更多的市民重归资金安全程度更高的银行,对于资金安全保障来说也是好消息。预计在明年3月前,我市银行全面落实同行异地转账、取现免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