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 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 黄蕾)春节最大的主题就是团圆,而随着假期结束,大多数回乡过年的上班族、学生又踏上外出谋生、求学的征程,原本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突然又回到了独守状态,一些老人一下子适应不了,于是“分离综合征”就会找上门。
心理专家提醒:春节过后一段时间,是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儿女们要格外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落差,常回家看看或者多给老人打几个电话。老年人最好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儿女走了老人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
车阿姨今年60岁,老伴儿几年前去世后,她就一个人住在连云港。一个人生活久了,也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经常和两三个好友唱唱歌、爬爬山等。
今年过年前,想着儿子儿媳妇要带着孙女从外地回来过年,车阿姨停下了一切活动,开始忙着打扫屋子、置办年货等,虽然很累,但想着一家人很快就要团圆,期盼的心情让她精神焕发。
除夕当天中午,儿子一家三口回到家了,平日里冷清的屋子一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春节期间,他们一家人走亲访友,车阿姨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然而,大年初六儿子儿媳就要赶回外地准备上班,离开那天,车阿姨临别前亲了亲孙女,挥手和儿子儿媳妇说“再见”,眼看着车子驶离了小区大门口,她不禁流下了眼泪。
车阿姨告诉记者,春节后这几天,情绪总是很低落,心里就感觉被掏空了,虽然这几年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但是每逢过节后,儿子离开都要适应好几天。
记者昨天从几个社区采访了解到,像车阿姨这样,节后回归“空巢”,郁郁寡欢的老人不在少数。
情感反差春节过后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多发
“前两天门诊中,我就遇到一个年轻人带着妈妈来就诊,说这几天她妈妈天天哭,情绪很不稳定,一问原因是想着儿子快要走了,妈妈两三天不太吃东西,只要想起来,就是坐那哭,晚上又睡不着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咸振萍说。
咸振萍介绍,春节期间,老人有儿女陪伴,心情会特别好,处于愉快和亢奋之中,而节后重回“空巢”状态,老人易产生被分离、被舍弃的感觉,无法很快适应,容易情绪低落、健忘、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而这又会令他们的社会交往更少、更加闭塞,这些不良情绪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俗称“分离综合征”。
导致老年人出现“分离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呢?咸振萍表示,一方面是人之常情,老人对子女的依赖更多体现在心理上,刚相聚没几天再度回归“空巢”自然造成痛苦的情绪反应;同时,节前忙碌期待,节中团圆幸福,节后孤独失落,巨大的情感反差考验着老年人脆弱的情感。
此外,如果老年人自身状况不佳,如身体状况不好、性格依赖性强、朋友很少且兴趣不多、情感脆弱等,其分离焦虑产生的心理反应更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身心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
“根据门诊情况分析,患上‘分离综合征’的老人,约三分之二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又以消化道不适和心血管问题最为多见。”咸振萍说。
专家建议缓解“分离综合征”老人子女这样做
“作为子女,春节后离开父母的时候,其实一定要考虑到,我父母这种情感怎么样,他在随着我的离开,有没有一些情感的波动。如果说有这种情感波动,三五天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超过一周,老人还是沉浸在比较悲伤,比较孤独,不愿与人说话,甚至在饮食睡眠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这个时候,其实应该引起子女的关注。”咸振萍说。
如果长期心情压抑,易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压病、消化道溃疡、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可能性。咸振萍提醒,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每一个节日长假之后都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更是他们健康问题高发的时候,老人及其子女要特别重视。
咸振萍建议,一方面子女回家后要给予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好好陪父母聊聊天,或者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填补老人的空虚感。最好提前告知父母行程安排,让离别有一个铺垫的过程,并告诉父母下次回家的大概时间,让他们心里有期盼。
“春节后离开家,子女要注意与老人保持联系,多打电话或视频,尤其是最初离开的这几天,最好频繁地跟老人通电话,这样的话,虽然说时空有距离,但是通过无线的网络,通过这样一个面对面的视频功能,能够缓解老人,因为分离产生的孤独,或者惆怅的情绪。”咸振萍说。
同时,老人最好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朋友间的交往会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儿女们不在家的日子里,不妨多到小区内和老邻居们聊聊天,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游,开阔的自然环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心情。
此外,咸振萍还建议老人,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生活要有规律。身体好自然心情就好,只有身体好了才能迎来更多这样幸福的团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子女通过联系,观察一下父母的情绪变化,如果在三到五天,甚至一周左右,父母的情绪感觉还不是很高的话,建议及时到心理科就诊。看看由于这样一种情绪变化,老人有没有出现焦虑,抑郁等严重情况。”咸振萍说。